越想越气,失望摇头。
“女儿就是讨厌她,她一个下堂的寡妇,凭什么还住回府里?就该烂死在外头才对。”李玉颜恨恨道。
“娘,李家就不能收留下堂妇,这样的人该沉塘。”
“住口!”李大夫人抚额,自己怎么养了这么个愚蠢又浮躁的女儿。
明天还得弄几个人出去顶罪,下药,送信,把赵鸿轩引进内宅,这些都要有人担。
一批人都因为这个笨女儿遭殃。
“娘,别纠结了,就把莺儿的老子娘还有她那个弟递给推出去,就说莺儿早就觊觎世子爷,故意借我的名把世子爷引进府里来,勾引他……”
李大夫人又是一巴掌,这回连话都不想同她说了。
李玉颜蹭地站起来:“怎么不行?是不是李轻颜做什么都是好的,我做什么都蠢?从小你就拿她同我比,什么都是她好我不好,我都不知道,究竟她是你女儿,还是我。”
第四十一章污告
晋王妃走后,李二夫人心疼李轻颜:“我的儿,是娘没用,没保护好你。”
李轻颜摇头:“娘,不怪你。”
娘在李家过得也不舒坦,明明夫君疼爱,儿子媳发都孝顺,就因与东宁府住在一起,就大房刁难,婆婆偏搓磨,她不是性子好,而是修养好,是因爱着丈夫,疼爱儿女,才尽量忍让,不给让相公为难,挡在几个儿媳前面护着,时日长久,也糟心。
未嫁前,李轻颜也想过为母亲出头,教训东边几回,可母亲总是摇头,女儿家就该温良贤惠,不能太过泼辣霸道。
李轻颜知道娘亲的为难,父亲重视家族声誉,又极孝顺,李家在外面营造和睦、清正、温良的家风,做为子孙想方设法都要维护,不许破坏。
如果清正、温良,恭谦这几个字真正难融入每个李氏子孙的骨血里,倒是好事。
以前的李家人,读书做官为人都能做到谦和恭让,不重名利,到了老太爷这一辈,自他娶了刘家女进门后,家风就开始变了,老太太就姓刘,鄂州人氏,好强多疑又偏听偏心,反事不讲对错只论好恶,她喜欢谁,偏爱谁,那人做什么事都是对的,小辈人有纠纷,被她偏爱的那个就算错了也是对的,不喜欢的那个,不论做什么都得不到肯定。
就像李大夫人和二夫人,大夫人再跋扈嚣张也没错,二夫人连句申辩也不能说,否则就会被扣大帽子。
就像李轻颜和李玉颜,李轻颜肖母,长得更好看,她便说李家的女儿无需相貌太好,又不以色侍人,李玉颜稍稍打扮,就被她夸成了天仙,说她家阿玉这副模样,就是当王妃当娘娘的料。
以前李家的女儿是不嫁皇室宗的,更少有送进宫里当嫔妃,可她偏主张将自己的亲闺女送进了宫,还成了淑妃,当年的淑妃明明有个青梅竹马的意中人,对方家世人品都好,又是世交,她这一棒子下来,两人从此天各一方,再难相见,淑妃在宫里郁郁寡欢,三十几岁就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