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婆子在外间贴着花盆,听得仔细。

见吴相公出来,她才端着茶水进去,坐在炕沿上,细声问冯氏。

她不问还好,一问,冯氏淌了泪。

……

到冯氏生辰这日,刁妈妈做了两双鞋拿来孝敬,崔儿她们对冯氏也各有孝敬。

“以前娘子过生,身边还有大姑娘,二姑娘,如今俩姑娘都出了门子,就剩了个三姑娘。

日后三姑娘一走,娘子身边还有谁。

作娘的岂会不挂念女儿,我看娘子挂念的饭都吃不香了,人都瘦了。”刁妈妈说着,用袖子抹了泪儿。

“大姑娘,二姑娘在家时,娘子脸色多好看,吃啥都香。

二姑娘才走一年,娘子连白头发都有了。”

卢婆子骂她:“今儿是娘子的好日子,你哭甚麽哭。”

刁妈妈的几句话,说软了冯氏的心肠,见她哭,也跟着湿了眼儿,不教卢婆子骂她。

冯氏一肚的委屈苦闷,没地搁。

刁妈妈对卢婆子说:“娘子今年这生儿过得冷清,我瞧着心里不好受。

前些日子,俺桂姐说想接俺两口子出去,我只不肯过去,我要去了,娘子怎麽办?

日后三姑娘也出门,有我伴着娘子。

谁接,我都不去,谁赶,我都不走。”

有这话,比没这话强。不管是真是假,冯氏听了心里动容。

作主子的,也想有人心疼,心疼她的不容易,心疼她吃的饭多饭少,人是胖还是瘦。

卢婆子再劝说冯氏,冯氏也肯分出心思来,替刁妈妈想。

刁妈妈离开吴家的时候,哭哭啼啼的不肯走。冯氏赏她两匹绸,一件缎子袄,两条罗裙儿,一件皮袄,还有五两银子。

叮嘱她出去后,常回来陪她说话。

梁父甚麽也没得,可怜他替冯氏管了十几年的铺子账,到头来,还不如花言巧语的刁妈妈。

俩人出去后,刁妈妈说他:“你就恁老实,不会在她面前哭哭,甚麽也没有就出来了,咱俩的赎身钱,都一百贯了,还有女儿的,哭来俩个是俩个。”

梁父老实,教她说了一顿。

俩人来到赁的房子里,和女儿桂姐在这住下了,刁妈妈隔三差五的回吴家看望冯氏。

“本想请娘子过去坐坐,可俺那女婿的房,实在不上眼儿。

房里堆了好些麻线杂货,他在家,我和丫头住一屋,他不在,我去和女儿住一屋。

昨日我教他把房子粉刷了,就是娘子不去坐,咱家旁人过去,也好不恁丢丑。”

冯氏听她这麽说,也没想过去,原想使卢婆子过去看一看,听她说家里要粉刷房子,便等房子晾干了再说。

卢婆子先前私下就想过去串门,还有吴家的一众熟人,刁妈妈点子多,一回说她女婿女儿在家拌嘴嘞,一回说女婿在家请四邻呐。

刁妈妈这回使的说头好,粉刷房子要个五六日,等晾干再七八日。

要问她为何这麽慢,她也有话说。

见日子差不多了,和冯氏说,女儿女婿要回湖州,她们要跟着去,等去些日子再回来,还说要往杭州去看望二姑娘荣姐。

冯氏给她二斤火腿,两只干鸡,两只咸鱼,又给她二两银子。

仨人带着家当行李,不曾往湖州来,而是去了濮州范县。

她们的原籍是在这,到了范县,也不曾寻甚麽亲,在县里赁房住了下来。

梁堇下了船,又坐牛车,按书信上的地方,一日傍晚才到地。

且不说,二姐见到爹娘,姐姐是如何欢喜,梁父,刁妈妈,桂姐见了她,又是如何说话。

混过一夜,第二日一早,梁父带一家文书,去官衙里销籍。

官衙的人,拖三日不办,再去带一包茶叶,两包点心鲜果,又给三钱银子,官衙里的小吏这才替她们销了贱籍,复了良籍。

与梁堇的高兴不同,梁父却发愁,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