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2 / 3)

不假呢,反正史书都是胜利者书写的,又因为是前人旧事,谁也不能保证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可是种种历史事迹也向世人证明了,何为名正言顺,何为应天顺民,何为天地正统。

想到这里,胤禛觉得自己没必要再继续往下想了,胤禵既然已经决定了,那么自己身为一个已经“背叛”了他的兄长还是少说几句话吧,能为他做的那就是到时候主动挪位置了。

果然,接下来八阿哥那边小动作频频,他不停的利用安郡王府的势力去联系看中的人,很快有消息的人都清楚,八阿哥脱离了大阿哥党,单独成了八阿哥党,其中首先围在他身边的就是十二阿哥和十四阿哥。

废太子事件已经过去了有半年时间了,朝堂重臣都看在了眼里,尤其是自从明珠大人被降职在家,抄没家产,索额图大人也紧跟着被卸掉官帽,回老家种地之后,各方势力纷纷冒出。

同时康熙也配合着重新推出新的打擂台选手,胤礽、胤禛、胤禟和胤这群中立党算作一方,胤祉、胤祥算作一方,剩下的胤禩、胤裪、胤禵算作一方,再然后提前淘汰的胤褆、胤祺、胤祐也算作一方,于是整个朝堂上就形成了四足鼎立的局面,大臣们也基本分成了四波,只要是一方想要有小动作,其他几方立马就会盯着。

这时候,各方势力也觉得时机基本成熟了,就开始试探着和皇上继续提起立太子一事,这可是国事,自古以来,皇上登基后都会很快立下太子,尤其是皇上人到中年后,那么这个事情更是要提上日程的。

古人的医疗条件很差,活到古稀之年的都已经是凤毛麟角了,更何况此时的皇上已经快五十岁了,相比较开国的几代君王,当今已经算是长寿的了。这个时候要是再不考虑太子之事,那么整个朝堂绝对会闹翻天的。

康熙看到这种情形,也知道不可能一棍子打死,毕竟立太子一事,肯定有一部分人有私心,但是大部分人还是忠于朝廷,忠于大清,为了朝堂稳定才提出立太子的。

不过因为他的神丹没有公布,众人都不清楚自己还能够活多久,所以有此想法实属正常。想到这里,他就开始头疼了,有没有一个可能,既能让朝廷稳定下来,又不要立太子,就能够让所有人闭嘴的方法呢?

就在这时候,胤礽出现了,他出现的时机不算巧,因为已经提前得到了通知,而他今日过来的主要目的也很明确,他要将未来的秘密立法现在就给提出来。

虽然他现在已经得到了不少皇阿玛的信任,可是这玩意谁也不嫌多,那些可都是自己用太子之位换来了,为了未来,他需要再次加码,让皇阿玛更加相信自己是他未来最信任的儿子,也是最不可能与他争夺皇位的那个人。

为此这一次,他还带了个另一个小建议,那就是推胤禩上位,将老四隐藏起来,或者说将他这方的野心全部收起来,在大难临头之际,弱化在皇阿玛心中的印象。

第207章粮食增产

当魏珠找到梁九功和师父说起太子过来的时候,梁九功内心也在暗暗佩服,王爷寻得时机是刚刚好,这个时间段,就是皇上也没有丝毫可以怀疑的地方,因为这中间的时间太短,即使是第一个知晓的他也一直在皇上的眼皮子底下,没有出过乾清宫。

而且也正是这种巧合,让皇上更加确信王爷的忠心,以至于对王爷的态度也是越来越温和,相处起来更像是一对父子,而不是君臣。

这可不是小问题,在皇家,君君父父子子,不管你是什么身份,那么与皇上相处首先摆在你面前的就是君臣身份,也许皇子们年幼不懂事的时候,皇上是真的作为父亲疼爱过他们,可是在这种时候,在皇子们都已经长成,都有了各自的势力之后,还能够得到皇上身为父亲的真心疼爱,可不简单了。

梁九功也没有稍作迟疑,而是回了内殿轻轻走到皇上身边:“万岁爷,宸元亲王求见。”

瞌睡来了有枕头,康熙立即让梁九功将胤礽迎了进去。

胤礽:“儿臣给皇阿玛请安,皇阿玛万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