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我警告你,再有下次,我绝对不会这么好说话。
还有。”说着顿了顿,往厕所里看了一眼,对着赵群英声音大了几分:“我最讨厌耍些小手段,在背后瞎蹦哒人,最好别让我抓住把柄,懂?”
说完,给了赵群英一个冷厉的眼神走了。
许是被刚刚孟司柠的那个眼神吓到了,赵群英在厕所旁半天才回神。
正要走的时候,就就张涵从厕所里慢悠悠的出来了。
赵群英并没有和她说话,转身走了,确切的说,她和张涵关系也不好。
昨天的事儿,是她做的,但的很小心,不知道有没有被张涵看到。
但她知道,张涵昨天不是很忙,苏编辑回来的时候,她跟苏编辑说了好几件事,唯独她答应孟司柠的这件事没有说,一看就是故意的。
身后的张涵自然听到了孟司柠的警告,那又怎样,有证据么?
下午孟司柠并没有在单位呆太久。
午休过后,拿着自己的帽子和雷锋包出了门。
并没有着急去知青办,而是去百货商场逛了一圈,没想到这么热的天,又是上班时间,竟然还是那么多人。
第14章 不想走剧情的两人
这不也是一个写作方向么,孟司柠找了个角度,拍了张照片。
在一楼逛了逛,买糖果这个时候都得排队,这要是逢年过节,人岂不是更多?
转了一圈买了一斤的白兔糖,还有一斤的糕点。
又去了三楼,看了下风扇。
“同志,这台风扇多少钱?”
那同志站在里面,睨了她一眼,语气轻慢道了句:“一百八,外加十张工业票。”
孟司柠想,这位同志今天应该早餐没吃饱饭,控制不住嘴。
又问了下吊扇的价格,依然是那副怠慢的语气。
嗯,这姐她惹不起,走,她又不是买不到。
出了百货商场的门,骑着车,找了个没人的地方,把东西放到了空间里。
然后顶着太阳去了附近的知青办。
这会儿的知青办就一个人在办公室。
“同志你好,我是新梁报的记者,我姓孟。想过来了解下咱们知青办的动员情况。”
办公室的小王一听,赶紧起身热情的接待:“孟记者,你好,快请进。”
小王一边说着,一边热情的帮她倒水:“这些天我们单位的人都出去做思想工作了,所以这个时候就留我一个人在办公室。”
“哦,咱们这一批准备动员多少人,都去了哪里做动员工作,青年们都积极么?”
孟司柠问出这话都觉得违心,但这也是她的工作。
小王道:“这一批去的地方主要是南边的几个地方,这一批毕业的青年全市有三千多名...”
孟司柠大致询问了一些政策问题,比如知青补助,比如下乡后,知青办的后续工作。
不能光送过去就行,后续知青们的心态,也应该是他们专注的重点。
从知青办出来后,孟司柠又去了附近的学校看了看,便直接回了家。
回到家后,坐在书桌前提笔。
一篇“我们生在国旗下,长在国旗下”的文章,就快速的呈现在了本子上。
开头,还写了一段编者按:新梁市知识青年热情,积极的奔赴社会主义农村。
在那里安家落户,开启人生的另一个篇章。
我们生在国旗下,长在国旗下,祖国需要我们,我们理应义不容辞。
用我们的智慧和双手,来建设我们美好的祖国,为父辈,为我们,为后辈,创造更美好的华夏...
都是一些激励的话语,孟司柠心里没底。
...
姜糖等家里的人都去上班后,剩下自己,闪身进了空间。
才发现空间客厅里摆放了一个绒布暗黄色的沙发,还有一个木制独特的大茶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