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2 / 3)

如晴揉着指尖处被针刺破的痕迹及虎口被尼龙线勒出的血痕,淡淡一笑,“买的与亲手做的可就大不一样了。二哥哥可老奸了,一定会认出的。”

“二爷又升官了,凭他如今的官位,何愁没鞋子穿?要你来操心。”

如晴呵呵一笑,“这你就不懂了,只份心意嘛。”

有时候,心意很重要的,就像老太太过生时,如晴特意缝了件薄薄的绫衣过去,老太太可感动的热睛盈眶,接下来几天里,如晴耳根子可清静不少。

如晴算了下未出世的小侄子出生的时日,准备给小侄女做些保暖的帽子和小衣裳来,沉香劝不过,只得虎着一张脸跟着一道外出买材料。

在京城兄嫂家,如晴过的还较自由的。至少外出时,马厩里随时都有马儿,车夫也随时待命。就算身为闺阁女子不随意出门,但按着何氏的嘱咐,不在大街上随意掀车帘,不与外男同处,出门戴遮帽,进出都有丫环服侍,言语谨慎,倒也不会让人诟病什么的。

这回如晴准备采买些小宝宝穿的棉质布料,命人套了马车,领了沉香,玲珑,玉琴侍书,还有车夫老李头,一并去了布料行。

这间布料行的管事一见着如晴,便满脸堆笑地迎了上来,嘴里谄媚地说着:“姑娘好久没来本店了。此次一来,简直令小店逢壁生辉了。”然后又让店子里的女管事接待如晴。

如晴以前随何氏一并来选过料子,对这间布料行还满熟悉的,在管事嬷嬷面前倒也随意起来,这管事嬷嬷极会做生意,就算得知如晴只选些纯棉绣气的布料,并要的也不多,仍然好茶侍候,好言好语地热情招待着,这令如晴感动不已,回到家后,与何氏说起了那嬷嬷的好来。

何氏目光一闪,笑问:“妹妹觉得那管事和嬷嬷对你都很礼遇?”

“何止礼遇,简直把我当上帝---哦,不,佛祖了。侍候的那个殷勤。”尤其如晴离开时,那管事嬷嬷还亲自把如晴扶到马车上,并一路嘱咐着路上走好。

何氏掩唇轻笑,“妹妹这个词儿倒新鲜。你不觉得这里头很可疑么?”

如晴毫不犹豫地回答:“这有什么好可疑的,因为妹妹我人见人爱,花见花开呗。”尤其那管事嬷嬷一个劲地夸她颜色生的好,连身为老婆子的她都忍不住多看几眼。

没有人不爱美的不爱被人夸的,如晴也一样,被人这么夸奖,肯定高兴的,尤其回家后照了镜子,确实自我感觉不错的。

31方敬澜升官,李氏进京,新的八卦上演

度过了春光迷人的四五月,进入六月后,京城渐渐变得炎热起来。

那热得叫人心慌的烈日不停地在头顶散发着毒光,然方府诸人却顶着烈日,不时地在太阳底下走动着,看那匆匆的步履,应领了主子派发下来并且较急的差事。

小小的方府其实也没什么大的差事可言,两个主子,十来个下人,然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管事,厨房,车夫,杂役等一应俱全。但自从来了老太太及如晴后,府里的人手不大够用,所幸老太太与如晴都各自带了得力的奴仆,何氏只从外头买来两个小包子头在后院做些粗役外,便没再有所动作。

但,今天,却明显人手不够用了。

因为,远在齐州城的李氏,领着如善如美及一干下人齐齐来到京里,在没有提前通知的前提下,住进本就狭小的方府。

其实,对如晴来讲,方府也不算小的,但习惯了齐州城宽蔽的屋子,京城的方府确实猜小了。住惯了如晴也渐渐习惯了这小巧玲珑的格局。但李氏等人却及不习惯呀。因为,包括李氏,如善如美两姐妹外,三人还各自领了数名得脸的下人,这下子,方府便再也不够用了。

何氏绞尽脑汁把李氏等人安排到侧院的厢房,其余下人则暂且在紧邻库房的偏房里睡通铺。李氏不满了,斜着眼瞟着何氏,“我说知礼媳妇,我这个继母算不得正经婆婆,可如善如美可你的嫡亲小姑子,你身为嫂子的,总不能怠慢自己的小姑吧?这要传扬开去,会被说闲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