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2 / 2)

命安全,但是杜恒和他的家人呢?杜家都是普通老百姓,胡柴和马老三要狗急跳墙,就比较麻烦。

“杜恒,我想到一个方法,明天我让春花找芳姐,在县城散布消息,就说二十年前大行山下两个村子被屠有冤情,老天爷开眼了,京城的大官要来查了……既然要闹,就闹得人尽皆知如何?”

杜恒眼睛亮了,“三姑娘真聪慧”。

第二天,柳荣请春花将最近的绣品拿去彩云坊,并拜托芳姐利用店铺的人流,传播二十年惨案有冤情的消息。

一时间,大街小巷都在议论,越传越邪乎。

而在几处宅院中,有的老人听到这个消息,老泪纵横,老天终于开眼了吗?

柳荣只有三天的时间,帮助杜巧回忆并写出口供。她每天带着杜巧种菜、做饭、聊天、做刺绣,坚持吃药。杜巧慢慢的与常人无异。

这天晚上,柳荣决定询问杜巧那晚的详情,本来不想让叶眉参与,但是叶眉、果嬷嬷和春花都坚持要在旁边。

柳荣请几人坐定,对杜巧说:“巧姑,二十年前杜家庄被土匪屠村,只有你和杜祥大叔活了下来,但是土匪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报应,现在杜祥、杜恒都在努力抓住坏人。你愿意出一份力吗?”

巧姑的下巴在颤抖,她使劲咬着牙,点了点头。

“好,巧姑,你现在看看这两个人,认识吗?”柳荣展开画像。虽然过去二十年,但是杜恒故意将两人画的年轻,没有胡子邋遢的,而且关键特点都画出来了。

杜巧端详认了一下,尖叫一声,就扑了上来,柳荣连忙抱住她,“别怕,我们一起,没人能伤害你,我会保护你的”,柳荣反复安慰着。

哭过后,杜巧指着画像的两人,“就算化成灰,我也认得。那天晚上,先是这个人来了,后来这个人也来了……”

哪怕猜想过,听杜巧的描述,几个人也觉得不寒而栗,而柳荣开始记录口供。

??第四十一章 击鼓鸣冤

咚咚咚的鼓声,从县衙门口,传到了东西大街上。杜家庄有人来击鼓鸣冤了!

这个消息就好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到县城的各个角落。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里面有几位老人,被家里子女搀扶着。顾芳也跟着人群过来了。

杜恒和杜祥使劲擂着鼓,孙氏在边上站着,杜毅和杜杏跟着老村长在一边。很快,县衙被围得水泄不通,大门打开,韩捕头和衙役出来,韩捕头看了杜祥父子一眼,抱拳行礼,领着他们进去。

公堂上,柳才端坐,而两边分别还有两张椅子,坐着冀州府尹派来的官吏和京城刑部派来的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