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商摇了摇头,“我已经和楚辞还有霍大哥商量过来。我们塑料厂之前不是一直都在做电器元件,所以,我想开一家电器厂。在深市那边,已经有电视机和洗衣机这些。我想开一家这样的电器厂。”
沈明月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与担忧交织的神情。惊喜的是,秦时商有着如此长远且宏伟的规划;担忧的是,电器厂的开办并非易事,其中涉及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诸多方面都充满挑战。
“时商哥,这想法确实很好,可开电器厂不是小事。资金投入肯定巨大,技术从哪来,还有专业的人才,这些都是难题啊。”沈明月微微皱眉,说出了自己的顾虑。
秦时商握住沈明月的手,轻轻拍了拍,给她一个安慰的笑容:“明月,我知道这不容易,但我和楚辞、霍大哥已经仔细商讨过了。资金方面,我们把之前塑料厂的盈利以及买地卖地赚的钱整合起来。应该能满足前期的启动资金需求。“
“技术上,我们联系了一些相关领域的专家,他们愿意和我们合作,提供技术支持。人才方面,我们打算高薪聘请一些有经验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同时也会培养自己的人才队伍。”
沈明月知道秦时商做事向来谨慎,既然他已经有了如此周全的计划,想必成功的可能性很大。“好,时商哥,我相信你。那接下来是不是就要开始筹备了?”
秦时商点点头,“嗯,接下来我们要找合适的厂址,办理各种手续,还要搭建团队,采购设备,有很多事情要做。”
从那以后,秦时商便全身心地投入到电器厂的筹备工作中。
他和楚辞、霍大哥四处奔波,考察不同的厂址,综合考虑地理位置、交通便利性、周边配套设施等因素。经过反复比较,他们终于选定了一处合适的厂址。
在办理手续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麻烦。各种繁琐的文件、审批流程,让他们忙得焦头烂额。但秦时商并没有退缩,他一次次跑相关部门,耐心解释,按要求准备材料,终于顺利办好了各项手续。
采购设备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秦时商亲自前往设备制造商那里考察,对比不同设备的性能、价格。
设备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所以丝毫不敢马虎。最终,他选定了一批先进的生产设备,为电器厂的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王援朝听说秦时商要开电器厂,他也知道秦时商需要一些技术人才。
“时商,我们研究院,除了农业,也有别的方面的专家。你需要这些专家在电子技术、材料科学等领域都颇有建树,要是能加入你的团队,说不定能给你的电器厂带来意想不到的助力。”王援朝拍着秦时商的肩膀说道。
秦时商眼中闪过惊喜,连忙说道:“王大哥,那可真是太好了!我正愁技术人才方面不够完善,要是能得到您那儿专家的支持,那简直是雪中送炭。”
王援朝爽朗地笑了:“咱这关系,说这些见外了。我回头就帮你联系,看看哪些专家有兴趣。不过你也知道,专家们都比较看重研究环境和发展空间,你得准备一份详细的计划,让他们看到加入你这儿能大展拳脚。”
秦时商点头如捣蒜:“明白明白,我这就回去准备。王大哥,您帮忙问问,看专家们对薪资待遇、研究设备这些方面有什么要求,我尽量满足。”
随后,秦时商马不停蹄地回去整理资料,将电器厂的发展规划、未来愿景以及能提供给专家的资源等,都详细地罗列出来。
几天后,王援朝就给秦时商带来了好消息,有几位专家对秦时商的电器厂项目很感兴趣,愿意面谈合作事宜。
在与专家们面谈时,秦时商自信满满地阐述着自己的计划,专家们被他的热情与诚意所打动,最终,有三位专家决定给秦时商的厂子当顾问。他们的加入,为电器厂注入了强大的技术力量,在产品研发和质量提升上发挥了关键作用,让秦时商的电器厂朝着更高的目标大步迈进。
第八十七章 一个眼光独到的人
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