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就更把一些人酸够呛了,尤其是街坊四邻的,明明花家刚搬过来时,比他们家优秀也优秀不到哪里,这才多久?人家儿子侄女就都出息了,用不了多久,估计就能把所有人都远远地甩在身后。
初一下午,夏宇回市里,把花忍冬从三哥那里借来的车也开了过来,楼下停了两辆车,一个是花家侄女开回来的,一个是花家侄女她对象开回来的,再想想自己家的儿女姑爷,活了一把年纪连车都没让他们坐过,真是从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明明是过年,但几乎家家的气氛都很诡异,尤其是看到自家只知道傻吃傻喝的儿女就更气不顺了。
初二一大早,一家人坐了两辆车,又大包小包地陪周来英回娘家。
桃花湾大队里有外嫁闺女的,很多都在村口等着。还有一些单纯就是来看周来英今年回娘家会带多少东西的,迎完自家闺女,依旧在村口不走。
当看到两辆车一前一后开过来,不用问都知道是周家的女儿一家回来了。
只是之前花忍冬开了一辆车回来,这回咋变成两辆了?
等车开到近前,看到里面驾驶位的夏宇时,有人惊呼:“夏知青?你咋回来了?”
等再看清车里面坐着的花家人时,还有啥不明白的?早就猜着夏知青和花二花在处对象,他们还不承认,看吧,陪周来英回娘家都带着,不是对象是啥?
不等夏宇答话,坐在后排坐的周来英摇下车窗,伸出脑袋喊:“周大毛,你挡着路了。”
被点名的周大毛也不恼,朝旁边让了一点,车从身上经过时,还在问:“来英,来英,你侄女和夏知青啥时候摆酒?”
周来英这几天下巴就没放下过,闻言笑道:“咋地?你还要去随礼咋地?”
周大毛拍着胸膛道:“那肯定地啊,你周来英嫁侄女,还嫁的咱们大队出去的知青,咱们本家人肯定要去。”
周来英心里一动,嘴上却笑呵呵地道:“那行,等摆酒了肯定亲自回来请你!”
周大毛高兴了,“那我一准去,礼随的厚厚的。”
??第251章 二百块钱彩礼
周大毛这话还真不是随口一说,去年村里又是卖草莓,又是卖桃子,后面又卖猪和羊,一年下来虽然花出去不少,但也挣了好几万,村里留了一些,剩下的按工分多少分下来,只要出工的,最少的人家只有一个挣工分的,都分到手八十多块钱。家里壮劳力多,工分多的人家还有分到一千多块钱的。
周大毛家五个能挣工分的儿子,还有三个儿媳,孙子孙女放学后去打猪草,每天也能挣两个工分,一年下来挣了八百多,再也不用愁给两个小儿子娶媳妇的事儿了。
今年上秋,他们大队就娶进来好几个媳妇,如今十里八乡的姑娘都在打听他们大队还有没有好小伙子呢。
他深知这些都是二花给他们带来的,正不知道怎么感谢呢,如今知道她要结婚了,当然想要好好感谢一下。
就是隔壁两个村,没有他们村分的钱多,那每家每户也比往年多了不少收入,把公社其他大队都羡慕坏了,大家心里都念着二花的好。
周姥姥和周姥爷也在村口等着,这时候也迎了过来。刚好车上还有两个位置,老两口就坐了上来。
车外面的人都在说老两口好福气,小车说坐就坐。就有人道:“坐小车算啥?人家老两口在京市还住在院子呢,那可是京市的大院子,比咱们这可气派多了。不用天天下地干活,吃的也好,瞧那脸色都和从前不一样了。”
很多人其实早就发现老两口的变化,说是年轻二十岁都不夸张,要不怎么都想成为城里人呢?比他们这些在乡下受累干活的就是过得舒服。
有人羡慕,有人嫉妒,也有人提起周来财一家,都说他没娶个好媳妇,不然老爹老娘都跟着二弟去享福了,为啥独独落下他们?
还是张云太不懂事,把一家人都得罪了,不然他们一家现在也能跟着去京市享福,哪还用在村子里过土里刨食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