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珑顿时张口结舌,姚氏在一旁歪着头笑看小闺女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廷珑咳了两声,正待重新组织语言编派白毛球儿的不是,若澄已经拱到她怀里,甜甜蜜蜜的说:“不要白毛球儿也行,那姑姑跟跟澄儿一起走,要不澄儿想姑姑了怎么办?”
廷珑听了这话泪流满面,对上若澄天真无邪的目光,只得一咬牙一跺脚,壮士断腕般凄楚道:“那你不许老欺负它,还揪它的毛,姑姑就给你。”若澄立刻乖乖的点头。
廷珑抽抽鼻子又道:“也不许拽它的尾巴……”若澄仍旧点头。
“它睡觉的时候不许把它闹起来……不许在它吃东西的时候故意抢它的骨头……不许……”若澄头点的仿佛小鸡啄米一般,半晌天真的问:“姑姑是不是舍不得把白毛球儿给澄儿啊?”
廷珑都快哭了,哈哈大笑两声:“不是,姑姑是高兴……终于把那个专挑新鞋磨牙的畜生送出去了。”说完放下若澄就捂着脸窜了出去。
姚氏早在一旁忍笑忍的脸上都快绷不住了,此时一把将若澄揽到怀里,笑道:“这才是恶人自有恶人磨呢。”
何氏在一旁看出不对劲来,笑道:“妹妹还当真了,澄儿还不懂事呢,哪会照顾小狗,我可不叫他养。”
姚氏笑道:“你就别管了,天天听我们澄儿姑姑长姑姑短的叫着,也该她尽尽当姑姑的本分了。”说着又扑哧一声笑了出来,何氏见婆婆这样说,又笑的古怪,也不再推辞。
廷珑本来就舍不得大嫂跟两个侄儿回京,家里人少冷清,此番又要贡出心爱之物,更是百般的不舍,却也没奈何,只能在最后的日子里好好补偿白毛球儿,咬了新鞋子也不肯教训它;又抓紧时间将那只神通广大的猴子斩妖除魔的一系列光辉形象用炭条留在了纸上,给若澄路上解闷。谁知,忙了一路十三招,最终连着白毛球儿带澄儿、天赐、大嫂到底一个也没能走成――行李都搬到了船上,只等方家的船队装完货就要启程,若澄却在这节骨眼上发起热来。请了大夫来看只说是受了风,何氏先还打算上了船慢慢调理,不想,睡了一宿觉,若澄竟浑身都起了疹子,连脸上都出了星星点点的水泡,这下阖家都吓坏了,方老爷子也听说孩子生病一时走不得了,忙忙亲自过来瞧,看视了一遍症候却说是起痘疹,换季之时小儿多有患此症的,很有些凶险,又会过给近身服侍的人,不过,好在出这一回,往后就再不会生这个病了;又有先前请的大夫再来摸脉,也如此说法。
姚氏听了,忙忙满家里翻点了一遍,只个才十三的小丫头曾出过痘疹,除此之外再没旁人可用。姚氏急的了不得,顾不得旁的,就跟何氏两个亲自带着那小丫头日夜照顾,不许别人靠前。廷珑也急的团团转,却只能去厨下调着样的炖些养身的汤水送进去给若澄跟母亲和嫂嫂。若澄发着热,嘴里直喊痒,总要伸手去抓,姚氏跟何氏两个守在床边,怕他乱抓留了疤,只能轮换着合合眼,直熬了十来天,若澄的热才有些退了,出的痘疹也都结了痂,渐渐开始好转。等到痊愈,廷珑见母亲跟嫂嫂除了都瘦了一圈,并没感染病毒,才真正放下心来,可这么一耽搁,却错过了方家上京的船,方老爷子原也说等几日不碍的,不过若澄病后体虚,姚氏无论如何不肯让他上船颠簸,便请方家不必再等。方老爷子也不勉强,只道以然冬至时带船回来,那船还要再贩一趟年货去京里,那时节再走不迟。姚氏听说,见虽晚些,到底还能赶上到京里过年,便点点头,决定看情况让儿媳随下趟船进京。
众人都因若澄这一病捏了一把汗,只若澄好起来后,反倒因可以接着滞留在乡下高兴的不得了,把个何氏气的照着他的屁股拍了一巴掌。姚氏更是迁怒的无以复加、蛮不讲理,连带廷珑这个看孩子的把若澄看瘦了,都成了患病的罪证,更别提八百年前竟敢带他在外面风地里吃了不干不净的东西,把廷珑念的头大,还得唯唯诺诺规规矩矩的站着听家里太后娘娘颁布的那些缚手缚脚的新规矩,跟若澄两个相对做鬼脸。
大嫂何氏见小姑子挨训,笑着打圆场道:“娘快别说她了,若澄这病不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