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去纪家用膳,他便能和纪姨母一起坐马车了……
谢如琢怕自己私交朋友,会给父亲添麻烦。
但今早,谢蔺语重心长告诉他:小孩子不必那么多沉重的心思,只是幼学里孩童结交,还不至于影响到朝堂局势,况且谢蔺并非耳根子软的人,子女的谗言还轻易摆布不了他。
说完,谢蔺着重夸赞了一下昨日帮忙劝架的纪晏清,认为此子心性纯善,可以深交。比起谢如琢杜绝交际,自小明哲保身,他更希望儿子广交好友,事事有个助力,学业上也不再孤单。因此,他开始指点长子,偶尔拉帮结派也是必要,并非全是坏处。
其间尺度,得谢如琢自个儿细细琢磨。
想到这里,谢如琢点了点头:“好。”
纪晏清和纪鹿大喜过望。
三人联袂走向学舍。
路上,纪鹿经过膳堂,指着门口用墨笔写的菜谱,“快立夏了,膳堂会有乌米饭和夏饼吃!”
纪晏清想到乌米饭的清甜,夏饼的可口,他高兴地欢呼一声。
谢如琢有点莫名其妙。
他好像从来不会因为一道时令菜或者节日点心而欢喜。
他只会想着今日多背几页书,多练几缸水的楷字,父亲看了会高兴,会夸他很乖。
谢如琢若有所思,轻轻抿了下唇。
上课的钟声敲响,纪鹿是丙班的学生,她和兄长分道扬镳,谢如琢则和纪晏清一起进学堂。
姜锋今日也来上课,他脸上也挂了彩。
第一眼望向谢如琢,姜锋的目光变得愤恨。
谢如琢不甘示弱地回瞪过去。
幸而这次,姜锋变成小哑巴,什么腌臜话都没说。
昨晚母亲抱着他哭了一场,心疼自家孩子被抓花了脸,但是父亲却揍了他一顿,警告他少招惹谢家的小子,免得酿出大祸。
母亲护儿心切,帮姜锋据理力争,可英国公却说,谢蔺这厮上无老,旁无妻的,底下也就一个儿子,他没有牵挂与拖累,浑身是胆啥都不怕。哪里像他们,看似开国功勋,富贵显荣,可各族世家关系牵扯,利益缠绕,如今天家提防门阀世族,使劲手段收拢兵权,削弱地方节镇,他们到处都是软肋,又怎敢和谢蔺这种“亡命之徒”拼力气,赶紧歇歇吧!
姜锋听不大懂这些官场上的弯弯绕,但他知道,要是再惹谢如琢,他还得挨锤,还是省省吧。
自此,谢如琢终于有了几天清静。
没人敢惹他了。
-
纪兰芷想报考幼学教谕,绝非说说而已。
公中办的幼学,并非只有小郎君才能入学,小娘子亦可入学,倒是往后年纪大些的国子监,便只剩下科考的儿郎,女孩们自有族中办的女学,可为高门贵女教授诗赋文集。
因此,幼学里的教谕先生便不只是男子,也有在琴棋书画各艺堪称大家的女子前来授课。
只是为了服众,幼学只收年纪超过二十的女子。
限制年龄也是大有深意在内,如此一来,报考教谕的女子,要么是宫中放出的女官先生,要么是已有家室的妇人,齐国民风开放,早年还有后妃是胡人出身,只这两年西北边患频繁,才断了与胡戎贸易的明文条律。
世家高门的妇人,大多在闺中时便擅骑马游原、喜饮酒狩猎,私下也常设酒宴,便是大庭广众之下,同男子说上三五句话,也无人会觉得哪处不合规矩。因此,若是各府夫人来幼学为孩童上课,也就没有那么多龌龊的说头,能够影响幼学的声誉。
只可惜,许多已婚妇人,自家还有中馈庶务要掌,又不贪图幼学那一点俸禄,谁都不愿来吃这个苦头。
而叶婉君这等书香门第的女子,上有鸿儒家父,下有登科子弟,她久不成婚,又为了博名,来教导官宦子弟们琴艺,自然是最好的选项。
纪兰芷虽为孀妇,却没有家累傍身,又建康侯府出身的贵女,其实也很合适到幼学谋求个正经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