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2 / 2)

到最后只会烂在臭水沟内,一文不值。

那日听她说完, 温二爷起初如同当头一棒,脑子砸晕了方向, 一时没反应过来, 后来再一想, 越想越不对。

她自小便不是个不留后路的人。

当年温家穷困,一顿饭仅有小半碗,本就吃不饱, 她却还能剩下一口, 偷偷捏成饭团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如今日子好了,一家人好不容易不用再饿肚子, 她能舍得把家产全赌进去?

绝对不可能。

明白过来, 便猜着她那一通操作, 应该是故意买空,借机把温家和谢家的钱财挪了个地儿。

为何如此,他心头大概也有了猜测。

老夫人做事一向沉稳,突然在大娘子出嫁当夜换人,其中原委,他同府上的人打听过,是因大娘子不满意嫁妆。

上年年前回来的那一趟,知道大娘子的婚期将至,自己便留了银钱让母亲去置办了一副嫁妆,统共六十四抬。

一般人家嫁女为半抬嫁妆,温家到底不同,在凤城也算是有头有脸的门户,又是头一个姑娘出嫁,自然要风风光光。

两副嫁妆,不为过。

自己作为叔叔出一副,另外一副由大娘子的父母来筹备,他平日给大房的银钱,再加上大爷的俸禄,怎置办一副绰绰有余,且自己的女儿出嫁,父母出一副嫁妆,名头上也好听。

事后大夫人却又来找他,说手头上吃紧,凑不出来,要他再备一幅。

他不久前刚购买了船只,置办完一副嫁妆后,手头几乎没了余银,但既然大夫人已经开了口,也不好拒绝。

这些年自己和儿子常年在外,全仗着大房看顾老夫人,出些银钱也是应该。

到了福州,他亲自下到深海,捞了一个多月的鱼虾,勉强凑出了一副,置办好托人捎给了缟仙。

家居摆件他都算好了,只多不少,其中一部分现银,给多少合适,让缟仙自己看着办。

温家的日子优渥后,缟仙确实养成了大手大脚的习惯,从不亏待自己。

可在大事上一向都很通明,若非逼急了,怎可能拿大娘子的嫁妆当玩笑。闹成这样,归根结底,都乃大房的贪心所致。

尤其是知道了兄长一家竟然把老夫人一人留在府上,全都搬去了东都之后,便也看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