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现在的观念去评价过去,难道要以过去的观念夸他们遵守礼制吗?】
【现在不该批评,过去不敢批评,合着儒圣就不能被批评了?】
【儒家骂商纣王,不也是以当时的观念评价古人吗?为什么我们就不能以现在的观念去评价儒家?】
【不敢批评?没这个说法吧,雉姐可是把儒家丑事公开示众。】
【我说的是秦二之前的儒家。】
【那时候的儒家把尊师重道异化成了弟子不能指出老师的错误。】
【儒家圣贤就更不能被指责,甚至圣贤之言就是他们对付旁人的武器。】
【如果现在不能批评儒圣,那吕雉算不算以秦二时期的观念去要求春秋时期的孔子?】
荀况是最清楚“儒家异化尊师重道”的人。
他试图重新整合分散的儒家,将其他各学派批评一个遍,却受到了莫大的压力。
不然以他在儒家的地位,不至于最出色的三个学生都不是儒家弟子。
有关孔圣的言论,荀况的“制天命而用之”“性恶论”明显与之有悖,他却只敢狡辩是其他人理解错了孔圣的用意。
说得多了,荀况也真觉得他的主张是对孔圣言行的正确解读。
【孔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怎么到战国就变成了师者无不善了呢?】
【因为礼制和事师如事父呗礼制要求的孝有多扭曲,事师就有多扭曲。】
【把孩子当成父亲的附属品,而不是一个独立的人,同理也没把学生当人。】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这是孔圣的原话。按儒家对礼制的推崇,父亲活着孩子得听从于他,父亲死了还得顺从三年,才能算得上孝。】
【简直就是人类进步的绊脚石。】
【培养出更优秀的后代,一代比一代优秀,世界才会越变越好,结果到了儒家就变成了故步自封。】
【崇古的异化咯,认为过去的就是好的,父亲相比孩子就是权威。】
【孔子死后,儒家分裂出那么多学派也是因为崇古,因为都不敢指责作为“古”与“权威”的孔子,就都指责其他学派曲解孔子本意。】
【就连主张性恶论的荀子都不敢说孔子错了,因为敢这么说就是自绝于儒家。】
墨翟神色有些复杂。
他当初毅然放弃儒学,就是因为他的理论为儒家所不容。
天幕说得没错。
驳斥孔子的思想,就只剩弃儒这一条路。
“圣皇所言儒家抑民,应当不只是贵贱有等,重孝又何尝不是抑民?”
庄周想到这个问题。
惠施同样不喜儒家之孝,不过此时他感到奇怪的事情则是:
“你怎么也以圣皇相称?”
好友“蔽于天而不知人”,如今后世可还没有提及秦二对道家学说的看法。
“各家皆以其为圣皇,道家就能异于尔等?”庄周笑道:“顺其自然尔。”
儒家的孝道,在秦王们看来利大于弊。
“儒孝可驭民,亦可愚君”
嬴渠梁目光在后代间巡睃一遍,叹道:“是我多虑了。”
这些后代秦王,无一人有愚孝之忧。
只是秦国以法家为显学,故而秦王们并未采用儒家学说。
现在知道秦二兼百家以用,他们起了效仿之念。
“儒孝不可用。”
嬴政只此一句,无论先王们怎么询问,都不多做解释。
嬴稷忆起天幕所云:“胡亥矫诏难道是你原定的继承人为儒孝所愚?”
诸秦王亦想起嬴政曾“不立太子”。
见嬴政面色难看,嬴稷有报复回去的快意,但更多的是警觉。
胡亥矫诏、举世反秦,若无秦二平定天下,大秦有“二世而亡”之危。
这就是弊远大于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