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周天子能干涉各诸侯国吗?
不能。
儒家不得不承认:他们确实在扭曲历史逻辑。
只要秉持足够中立的观念,其实不难看出后人说出的这些真相。
【王朝的兴衰体现在民生上,就是兴阶段百姓日子越来越好,衰阶段百姓日子越过越差。】
【平庸的君王会拉长衰落的时间,所以也有原罪。】
【衰落阶段社会发展基本停滞,在文明的尺度上就是在浪费整个华夏的时间。】
【秦二鼓励造反,就是要尽可能缩短停滞期。】
【也反向倒逼后世君王选择继承人的时候不能全凭喜好选个平庸昏庸的,搞不好继承人带着王朝一起覆灭。】
【在秦二的“造反教育”下,“忠”的对象不再是君王个人而是华夏文明,如果造反者明显比现任君王更优秀,军队、臣子都随时可能倒戈相向。】
【这也使得数百年间改朝换代频率高但持续时间短。】
【对于百姓而言,和长时间的衰阶段相比,早点改朝换代反而利大于弊。】
“华夏文明?”
惠施疑惑。
李斯答道:“圣皇有言:言华夏语、书华夏文、承华夏史、尊华夏正统者,为华夏儿女。”
荀况连忙追问:“何为正统?”
“夏亡有周,周亡有秦”确定始皇帝允许他说下去,李斯继续补充:
“承秦之社稷者,亦为正统。”
孟轲眼中异彩连连。
无需依托天意。
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可以这般理解并施行!
墨翟清楚他的主张极难施行,这么多年来,跟随他的多为工匠与底层士人。
真正掌握权力的人,怎会接受他的主张来削己身之利?
可就在两百年后,将有圣皇愿意推行他的主张,并且行之有效。
以他从未想过的方式鼓励造反。
以秦之社稷定后世正统?
见嬴政没什么反应,众秦王再度凝视嬴子楚。
嬴子楚:“”
他也不想早亡,以至于没能教导好太子啊!
诸秦王虽心有芥蒂,但听到李斯叙说秦二的华夏论,他们还是不得不叹服秦二确实是天生圣皇。
王朝一两百年迎来一次衰落。
是中兴还是亡国,谁也无法给出定论。
能确定的,是天幕的未来里,那数次的改朝换代应当都符合秦二对于王朝兴衰的论断。
【民本位和尚贤都是造反论的基石,这两种理论配合得天衣无缝。】
【但孟圣因“兼爱”骂墨圣是“无父无君”的禽兽。】
【五十步笑百步。】
孟轲:“”
五十步笑百步,是他用来讥讽梁王的话,现在却被后人用于己身。
他崇尚“忠君”,才会认为墨子无君无父。
圣皇以忠华夏代替忠君,孟轲不再认为墨翟的兼爱“无君”。
但依旧“无父”。
即便“亲亲相隐”为秦二否定,孟轲不得不承认“亲亲相隐”不能用于治国。
但人情亲疏为世之常情,他依旧不认可“兼爱”。
墨翟却是面露笑意。
骂他的人很多,不差孟轲一人。
但墨翟不认为孟轲的民本位与兼爱无关。
就像荀况辱骂他的同时,也在“借鉴”非命。
【孟子的民本位惊艳了华夏史,所以我专门研究了一下他的生平,然后“惊为天人”。】
【他周游列国时居然连当地国君都骂!】
【不仅思想上半斤八两,头铁程度也能跟墨子比个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