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轲不由得回忆起他和齐王的对话。
齐王以武王伐纣问他:“臣弑其君,可乎?”
他回答:“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可若是周朝改史
岂不就是臣弑其君?
有亡荒阅、有亡荒阅
秦二凭什么以这句话认定周朝篡改历史?
【有亡荒阅,指的是有奴隶逃亡,进行大规模搜索。】
【背景是商纣王愿意收留逃亡而来的奴隶,引发各诸侯国的大量奴隶逃往商朝;周文王则发布法令,让各诸侯国联合起来搜捕奴隶,再把抓到的奴隶交还原主。】
【问题来了:这些奴隶为什么要逃呢?】
【当然是因为“近者悦,远者来”啊!】
近者悦,远者来。
这是孔丘对叶公问政的回答。
国家治理得好,百姓就会感到愉悦,其他国家的百姓也会迁移过来。
惠施和庄周相视一笑。
他们已经知道秦二如何确定周朝改史了。
“是我名家圣皇。”
惠施傲然道。
庄周不置可否。
他记得最上方的秦君说过,六个学派皆以秦二为圣皇。
不知道秦二对道家学说又有何高论。
墨翟颔首,他的眼中没有尊卑贵贱,他也猜到秦二为何要圈出“有亡荒阅”。
【这里还得提一下武王伐纣的誓师:】
【“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昏弃厥肆祀弗答,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
【翻译:商纣王只听信妇人的言论,不好好祭祀,不重用贵族,却重用逃亡而来的罪人,让他们担任大夫卿士。】
【商纣王重用奴隶,各诸侯把奴隶当人牲用,奴隶肯定往商纣王这里跑啊!】
【还有《左传》的记载:】
【“昔武王数纣之罪,以告诸侯曰,纣为天下逋逃主,萃渊薮,故夫致死焉。“】
【纣王庇护天下逃亡的奴隶,商朝是罪恶聚集的地方,所以讨伐商朝是正义的?】
【好一个冠冕堂皇的周武王姬发!】
【周文王姬昌发布法令,让各诸侯联合起来抓捕奴隶这些逃亡的奴隶,抓回去能活下来几个?】
【一个都别想活,全得祭天。】
【真祭天,那时候的祭祀是真拿人当祭品用。】
【周武王姬发誓师的时候指责商纣王不好好祭祀就是在指责商纣王不搞人祭。】
【到底谁无道?谁有罪?】
【姬昌用奴隶的命团结了那帮把奴隶当牲畜用的贵族,这就是孔子口中的“三分天下有其二”。】
【好一个“至德”。】
【看得人恶心,每个字都淌着人血。】
惠施与庄周笑意收敛。
每个字都淌着人血。
他们猜到周朝改史之事,却没想到隐藏的历史竟如此血腥荒谬。
儒家五圣如遭雷击。
所谓儒家崇古,因尧舜禹时代过于久远,推崇的正是周朝。
孔丘所主张的克己复礼,就是要复周朝之礼,认为这样就能“天下归仁”。
可周朝居然是以无道伐有道、谋朝篡位后篡改史书?
更令他们所无法接受的,是周朝改史并非无迹可寻,秦二便是通过《左传》和《尚书》的记载进行反推。
这是儒生必会研修的两本典籍!
《尚书》更是由孔丘亲自参与整理编纂。
此刻想要反驳后世之言,唯有否定周朝人祭之事。
可偏偏孔丘对周公极为推崇,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周公制礼废除人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