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既然未崩,为何要禅让给幼主?
“她以太子之身监国一年,政务无失,”秦二不在此处,嬴政就可以随意给出褒赞:
“天生圣皇,本就该早日继位。”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你如何断定后世所言圣皇就是秦二?”
嬴稷忍不住问道。
“朕巡游天下,秦人都以圣皇称颂她。”
王翦从陛下的语气中听出得意,完全相信秦二就是圣皇的说法。
以公主之身造反夺权并平定天下,秦二的才能本就无可指摘。
又能在一年内获得陛下如此高的赞誉,甚至自愿内禅,秦二的治政能力必然超越古之圣王。
“华夏公认的圣皇只有一位”。
先前李斯所言没有传到秦王们耳中,但附近的各家诸子皆有耳闻。
荀况的驳斥虽然没什么道理,但众人也都认为李斯是为秦二效力,为人臣子才会夸耀秦二为圣皇。
但这禅让
“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的秦帝嬴政主动禅让,原因是他认为秦二为天生圣皇!
儒家将尧舜禹视为圣王,认为他们统治时期就是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
秦二虽然是秦帝之子嗣,并非圣王那般天下为公。
但秦帝以秦二贤能,故而主动内禅,这同样是无法辩驳的善政。
如果秦二不是女子,这时候儒家就该对秦国有所改观,认为它继承了古圣王的礼制。
可现在偏偏就是既有牝鸡司晨的非礼,又有禅让贤能的正礼。
荧惑守心自古以来都是极为不祥的天象。
却因为秦二在这一年继位,就被视为是大兴之兆。
故而秦二极有可能就是后世承认的唯一圣皇。
其他学派没有女子不得干政之说,此时最想知道的是秦二如何施政。
【秦二最离谱的操作是第一次科举考试搁那钓鱼执法,把大半的官吏抓了送去挖矿。】
【结果朝堂和地方都差点瘫痪,又在张良陈平的劝谏下把这波人放回去戴罪就职。】
【这个好像也有种说法,说是君臣打配合整顿官场。】
【大秦清廉指数拔高好几个度。】
【毕竟谁也不知道,这贪赃枉法的机会会不会又是秦二放的饵。】
【科举制推行后秦二世可就不缺官吏了,再贪污被抓真得挖一辈子矿。】
【实打实干了小半个月的苦役,心理阴影拉满。】
【史书就是记的秦二冒进,所以猜测只能是猜测。】
【行刺秦帝和行刺张良陈平不是一个难度,秦二只能自认激进吧?】
【反正她也不在乎名声。】
【我觉得不像打配合,不然张良和陈平死后总可以正名。】
【+1,更像是秦二故意激进,官制改革和科举制让张良陈平成为众矢之的。由他俩劝谏,被放出来的官吏就得承情。】
儒家尽皆默然。
孔丘认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要用道德和礼制去感化百姓,秦二此举显然非德非礼!
如此行径,怎能引导臣民向善?
怎能算是圣皇?
“何为科举制?”
商鞅立即询问李斯,他亟需快速征得大量官吏的方法以取代旧贵族。
法家不议君王,商鞅更在乎“科举制”。
“以公开考试的方式选取官吏。”
要完全解释科举制过于繁琐,李斯只得简化至此。
尤其商君持抑民的态度,李斯也不认为他细说之后能够被采纳。
何况现在的科举制并不一定适用于过去,科举制的前提是有足够多的黔首能够识文断字。
不如说得笼统一点,大小官试正是商君变法后逐渐形成的制度。
商鞅沉思,他在考虑这是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