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1 / 2)

李罡略一思索,便立刻明白了其中关窍。

他拍了拍李乐训的肩膀,沉默半晌,才吐出一句安抚:“乐训,委屈你了。”他心疼侄女的懂事,愧疚不已,声音中显是动了真情。

李乐训不喜沉重,笑着化解:“二叔平日里不是最嫌弃我了吗?突然这么好,是想通了,要过继我为半子,为你养老送终?”

“莫造口业!天地有眼,鬼神有耳,生死大事,岂能容你玩笑胡言?”李罡低声警告道。

李乐训见叔父不再愧疚,便也乖乖任骂:“对对对,二叔说得甚对。”

又忍不住要过嘴瘾,在李罡听不见的地方,悄悄补充了一句:“也不知二叔何时又改信了佛祖,还知道我造口业了。”

天子再召李罡,李乐训趁着无人管束,便出了驿馆,自去城中玩耍。

上头赐下来的御礼里,有成堆的锦缎,李罡托李乐训延书一封,送往吕进处禀明后,便取出部分,分予临康诸人。

而拿到李乐训手里的,却远不止她该得的一匹。

李罡自掏腰包,在临康最大的布庄,扯了最贵的几匹料子,合那匹御赐的锦缎,找绣坊为她赶制了好几套新衣。

衣裳做好后,还苦口婆心地劝:“乐训啊,你是个女孩子,也到了该讲究打扮的年纪,不要每天都搞得灰扑扑的。”

甚至怕李乐训阳奉阴违,还要扯出顾全大局的虎皮:“我们本是外乡客,打扮与临康人不同,这些日子,无论去哪里,都太过扎眼。为少生事端,还是先入乡随俗吧。”

李乐训倒真把叔父的话听进了耳朵。

她虽鄙视南人奢侈的习性,还是换上了这些新奇的衣裳,学着临康仕女的模样打扮了起来。

而放火烧船,击杀董胜那日,她身上穿的,便是这些衣服其中之一。

独她身上那件留了下来。

旁的都收进了箱笼里,而箱笼早早收拾进了船上,在大火之中,付之一炬了。

她心疼那些衣裳贵重,不舍得常换,到要回程时,便收起来不再穿,怕穿坏了。

可惜身上最后一件,也被糟蹋得不成样子。

无怪乎她放完火后,心中生起许多感伤。

衣裳之中的崎岖,倒也不止这最后一桩。

李乐训刚打扮起来,就出了岔子。

她在金城中横行惯了,在临康也按着往常的习性,随意闲逛,不拘大道小道难免误入些仕女不入的偏僻乱巷。

她穿得光鲜亮丽,人又高挑惹眼,一下就被一伙乞丐缠住了,直跟着她到了巷口。

说倒霉也不算倒霉毕竟只是要钱的乞丐,不是抢劫的泼皮。

李乐训本以为,临康毕竟是南边的都城,这伙无赖只敢在暗处,到了大路口上,自有巡逻的官差,将他们捉拿了去。

只她没成想,直把人引到了主街,也不见半个公人的身影。

乞丐却缠得愈紧,小儿抱着她的腿,妇人拉着她的衣袖,后面还堵着数名老翁老妪,不给钱就不许走。

李乐训当过差拨,清楚他们的意图倘你给钱,暗处定要涌来更多要钱的无赖,无穷无尽;倘你不给钱,他们决不会让你离开。

最快的解决方式,就是将为首的几人打一顿,这才走得脱。

她袖中攥紧了拳头,正要出手,却听得旁侧有人出声:“李姑娘且慢,我帮你打发了他们吧。”

显是看清了她的意图。

李乐训扭头去看,却见着了一个意想不到之人。

正是太尉徐徵。

仍是一副古板端正,清高疏冷,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

唯手边提着几叠蒸饼,破了他的金身也不知买来做何用。

他不等李乐训答话,便自顾自地向着乞儿们开口:“诸位稍安勿躁,这位姑娘身上实是无甚余钱。我知你们腹中饥饿,想讨些饭食来吃,我这里正好有些蒸饼,能替这位姑娘分给你们救急,便且先放了她吧。”

乞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