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面容严肃的先生,正襟危坐,不敢有丝毫的不敬。
先生看着靖远伯府的这三个学生,他教他们已经教了十几年,李长济这个正儿八经的靖远伯继承人倒是越发跟不上另外两个学生的进度了,但好在自家有爵位继承,就算不走科举路也能躺平坐等继承爵位。
而另外两个学生,一个钟灵毓秀,一个早熟稳重,李长闻虽说诗词歌赋方面的灵气不如李长卿,这些年对外交流的文会上,才气名声不及李长卿来得大,但说实话科举不看重诗词歌赋,不然历史上也不会有那么多名传千古的大诗人屡屡落榜了。
但李长卿在其他方面也并不比李长闻差啊,不然他作为先生为何会可惜李长闻在灵气方面不如李长卿呢?就是因为李长闻其他方面处处都跟李长卿水平差不多,唯独在作诗作词作赋方面的灵气不及李长卿,就差了这么一点,导致两人的才华名气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多让他这个先生感到惋惜呀。
不过勋贵人家的子弟,更看重的还是科举入仕的结果,才华名气再大,考不上进士当不了官也是白搭。
先生看着端坐在那里就自有一派写意风流的李长卿,笑着说道:“长卿啊,今年的会试你要下场一试吗?”
先生很喜欢李长卿这个对长辈尊重又自然亲昵的学生,就连与他说话的语气都下意识的带上了几分商量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