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登时也不说话谈论了,住嘴保持住了安静。
然后,就见那黑色尖尖落在了雪白的一面上,横平竖直,像是几个字,但又不是小篆。
应该是几千年后的文字。
随着留下来的字越来越多,神色已经开始凝重起来。
因为,后世的文字能书写,那么秦小篆呢?应该也可以。
就连最上面的嬴政也是如此想的。
原来殿内昏暗,但是此时如此明亮的情况下,哪怕距离有点远,居高临下也是能看清的。
就这么一本,每一张薄如蝉翼的情况下,要是全都弄上字迹,恐怕顶得上一车竹简了。
“这两样造价几何?如何制作?”添居为左丞相之位的李斯,接连快速问询道。
由不得不如此,这实在是好东西。
所问也是句句皆是重点。
桑榆稍稍回忆了一下,“价格都很便宜,纸张需要一些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就能制作出来。”
“而铅笔,木炭、木头就行。”
这个时候,殿中的大臣神色都有些呆滞。
万万不敢置信!
如此轻薄干净的纸张,竟然是树皮等简陋之物制造出的!!!!
就是铅笔,也只需要木头、木炭两样就行。
简直是匪夷所思!!!
“那剩余的块状又是何物?”问这句话的是王贲。
对此,桑榆拿起一块橡皮,问道:“是这个?”
王贲点头,虎目一瞬不瞬的看着。
“这是橡皮,写错了可用来消除。”桑榆回道。
并演示了一下,将之前留下的字迹擦拭掉一些。
洁白的纸张,重新恢复成之前干干净净的模样。
虽然,纸张和笔都是好东西,但是单单靠这些立足,还是显得差了一些。
于是,又用手机下单,这回购买的是高产量作物种子了。
玉米、土豆、红薯这三样。
还是同样的情景,凭空出现。
“这些又是何物?”这是蒙毅问的。
“种子。”
桑榆回答,并拿起一种,“这是玉米种子,长成后亩产在400到500公斤,要是养的好,水肥充足的话,能达到600到800公斤。”
“这是我们现代的计量单位,秦朝时期的并不清楚。”
在手机上扒了扒,还真找到了计量单位,汉书·食货志,将这本书购买了下来。
然后,跟着念道:“战国时期中原地区粟的亩产约为1.52石(秦汉一石=30公斤,1亩=0.4亩)”
不少文臣在心里换算了一下,然后纷纷失色。
“什么???这怎么可能???!!!”
秦国的主食是粟(小米),一亩产量在1.5石左右。
按照其所说的,岂不是这种名为玉米的作物,是粟的四倍之多???!!!
一些武将,看着这些人失色,急了。
“你们倒是说出来啊?”
蒙毅嘴巴干涩的道:“按照她这个说法,这个名为玉米的作物,亩产量在6石左右。”
轰!!!
此刻,无论是武将,还是一些没有算出来的。
这个时候大脑都是一片嗡鸣,傻在原地。
多少?
耳朵出问题了吧???
不然怎么听到这个数字???
台上的嬴政更是站了起来,朝下面快步走来。
直播间
【看把这些人吓得,这才只说了玉米,要是知道了土豆和红薯的产量,岂不是得乐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