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水粼粼舟楫过,楼灯映照透寒波。
船过,一片鹭鸟惊了黄昏。
一路南下,沿着水路,看了南北风景,也听了南北渔歌。
闲暇时,裴少淮一人在船上书房看书,看的不是四书五经,也不是唐诗宋词,而是许多话本,譬如什么《闽都游记》、初刻和二刻《拍案惊奇》,甚至还有《天妃出身济世传》。
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杨时月一开始以为,裴少淮观阅这些闲散书籍,只是为了打个趣儿,消除船上的乏闷。结果每回过来送点心、茶水时,见丈夫不单读得极仔细,还不时执笔写下笔记,有时还会灯下琢磨一番。
书房太小,幽窗一点光,几步一回身。
趁着裴少淮撂下话本子歇息的时候,杨时月说笑道:“官人读得这么认真,是要在话本子里琢磨学问?”
在世人眼里,消遣的话本子算不得正经学问。
“你说得对。”裴少淮应道,“我确实在研究学问,从话本子里研究闽地的乡土风情。”
还把妻子拉过来一同坐下,翻开自己笔记,和杨时月一起分享这几日的读书所得。
他说道:“便是一府一州之内,也有十里不同风之说,更何况闽地与中原相距甚远,其间隔着多少东西长河,我到此处为官,总要识得这方水,才能治得这方土。”
裴少淮举例,他指着“螟蛉子”几个字说道:“螟蛉有子,蜾蠃负之,闽人所作《拍案惊奇》中以‘螟蛉子’喻养子、义子,往往有本事的养子比亲儿子更受重视,可以见得,相较于中原人,闽人更看重‘同姓’,而不那么看重‘同源’,或者已将‘同姓’视作‘同源’。”
他还举了几段故事情节,各姓氏之间,为了加强两姓联系,还会拜义兄、认义子。
这是一个家族气、江湖气很浓郁的地方。
裴少淮又翻开《天妃出身济世传》,说道:“湄洲之山,有神人居岛,便是莆田之女林娘娘,冥冥中庇护海上船只,受闽地百姓香火信奉。”
接着说道:“既是闽地百姓所敬仰的,咱们便也应该怀有敬畏之心,不可冒犯。”
“此外,话本子中以水猴、水鸡、蛤蚌、鲈鱼、水蛙化作精怪,又成了瘟神五帝,并非全无根据,以我猜想,兴许是当地渔民常因这五样患病矣。”
话本子映照出的,是闽人真实的生活。
第163章 第 163 章
安顿下来后,裴少淮开始每日早出晚归,在双安州内四处采风,一来要熟悉此地的地形地势,选取良港良湾;二来,闽地乡风民俗与中原一带相差甚远,唯有亲眼所见、亲身体会,才能深刻理解。
闽地以山峰、丘陵为主,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一路南下时,裴少淮就曾体会过撩起车帘往外看,官道两侧,所见之处皆是山坡绵延。
八成山,一成水,仅剩一成才是田亩,典型的人多地少,不利小农。
双安州更是如此,不但田亩少,还易受海水侵卤,亩产很低。如此地形,只能“靠海吃海”。
朝廷禁海,裴少淮见到城内百姓过得尚还可以,心中便有了几分猜想。
这日,齐同知叩响裴少淮的房门。
“齐大人请进。”
“知州大人。”
齐同知名为齐逸,是潮州府人,举人出身,三十岁入仕,初任同安县教谕,几经晋升后才任同安县知县。便是说他的“齐”姓,与同安县第一大姓的“齐”,并非同一个“齐”。
同安、南安两县合并为州,齐逸由知县改任同知,从七品升至六品。虽是升了一阶,却由正官变成了副官,偏偏裴少淮还是个二十余岁的年轻人,齐同知心里是堵着气的。
只不过不显露罢了。
一番寒暄过后,齐同知说道:“下官家中明日有些琐事要办,恐不能在州衙内,特来跟知州大人禀明一声。”
是来告假的。
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