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举属实让裴少淮进退两难直接反对者,他尚可出言驳斥,沈阁老这样看似支持,实则拖延的话语,让裴少淮无处发力。
东南边的广州、潮州,整个福建布政司、浙江布政司,都是最亟待开海的地方,也是官商最多的地方,沈阁老偏偏避开这些地方不言,以“一南一北”为由头选了胶州。
所幸,皇帝有偏私,只道日后再论,并没有直接答应下来。
恰是当晚,岳丈杨大人那边有了回音,探子果真追踪到了不少东西。
翁婿二人商议到深夜,决定由裴少淮先禀报皇帝,再由大理寺细查。
……
翌日,乾清宫内。
令裴少淮意外的是,皇帝听了裴少淮所禀,并无诧异,夸奖了一番裴少淮做事看得深,道:“伯渊,既是你探查出来的,便由你领大理寺将其抓拿,再作审理。”
“微臣遵命。”
裴少淮心里讪讪,总觉着自己白领了一份功劳一般。
文华殿前,大理寺的人已将大殿团团围住,中殿里独剩沈阁老一人,似乎尚未察觉事发,仍在勤勉处理文书。
案上文书一摞摞,堆得与其白发齐高,乌纱帽摆在书案左前方,手边的茶水还未来得及喝,已经凉了。
裴少淮对杨大人说:“毕竟有一场座师门生的情义在,且让我进去同他说几句吧?”
杨大人点点头。
裴少淮不报而入,步履声小,直到长长的身影落在书案上,沈阁老才抬起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