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1 / 2)

她说,我年纪已经大了,便是给你理着后宅又能理几年……她厌倦地闭了闭眼,说,你那些事我管不了,也懒得管了,只一件事,无论如何你也得成亲,这李公馆不能没有女主人,李家也不能绝了后。

李鸣争看着李老夫人鬓边的银发,静了片刻,轻声说,母亲,此事不必再提了,我不会成亲。

他说,即便老二老三无子,李家旁支的子嗣也是李家子弟。

李老夫人怒道,那些旁支庶出的贱种如何能和嫡出一般?

李鸣争道,这些事我心中自有主张,母亲无须多虑。

他道,劳累母亲照顾我一宿,天快亮了,母亲也回去休息吧。

他语气波澜不惊,李老夫人一口气哽在嗓子眼,半晌,甩着袖子离去了。

李老夫人一走,卧室里静悄悄的,他疲惫地吐出口气,又昏昏沉沉地睡了过去。

李鸣争回北平前给兰玉写了一封信,告诉他自己什么时候到,这是他这几年来不知道什么时候留下的习惯。李鸣争是李家如今的掌事人,难免有要离开北平办事的时候,短则三五天,长则十天半个月,忙碌起来就是一两月也是有的。不在北平时,他便会给兰玉写上一封信。

兰玉收到第一封信的时候,正是李鸣争在浙江一带的时候,道是正逢水患,事情繁多,端午回不去了,还捎了两盒嘉兴的粽子。

兰玉愣了下,捏着那薄薄的一张纸不知该做什么反应。

李鸣争写了一手苍劲有力的好字,字是毛笔写就,力透纸背,语气无波无澜,却无端显得沉甸甸的。

兰玉还是头一回收到这样的这样的,怎么说呢,家书。二字一入心,烧得他手指尖都哆嗦了一下,差点没将信掉在地上。

兰玉辗转了一夜,到底是没有给李鸣争回信,后来那封信就被他束之高阁了。只是没想到,李鸣争似乎写上了瘾,每出去一趟都会寄上一封,若是时间长,说不定还会有两封。

几年下来,装信的木匣都重了。

兰玉偶尔也会回上一封,不过都是李鸣争离京久的时候,他写了,就拿信封封好,散学时交给了邮局。邮局到底不如李家的专人送信,头一回的时候那封信兜兜转转才到了李鸣争手里时,那时李鸣争已经回到了北平。他摩挲着那封信上清丽俊秀的“李鸣争亲启”几个字,转头就塞了一个人去那栋小洋房,甚至回了兰玉一封信,道是有回信交予那人即可,不必给邮局。

彼时兰玉是知道李鸣争在北平的,二人前一日还在北平一家新开的饭店里吃了饭,登时脸如火烧,连着之后李鸣争数次出差都没有再收到兰玉的回信。

李鸣争信上说,四月十五能抵北平。

到了这一日,兰玉散学回来时,家中一切如常,他觉得少了些什么,问小洋楼里的用人今天可有什么人来。

用人摇头。

兰玉环顾一圈,李鸣争出差回来时总会给他捎一些东西,今天并没有见李家的下人。

他想,那就是没回来了。

兰玉有点儿心不在焉的,想,这还是头一次,李鸣争向来说什么时候回就是什么时候回,没有迟过被什么绊住了?什么事情能绊住他?兰玉心念几转,却没有做什么。没想到,连着两日,小洋房中都没有李家的下人登门。李明安何其敏锐,吃饭时就发觉了,往他碗中夹了

一筷子素炒的春笋,问道,想什么呢?

兰玉看了李明安一眼,摇摇头,说没什么。

李明安若有所思地看着兰玉,微微笑了笑。也没用多问,只在兰玉去看书时问了用人,他算了算日子,当即就明白了。

李家商船遇上海寇的第二日,李明安就知道了,他自也知道除了船沉了一艘,并没有什么伤亡。

李明安没有将这件事告诉兰玉。

兰玉知道李鸣争生病却是个偶然。那一日,兰玉正打算去买些新的笔墨,就见童平从医馆出来,二人直接打了个照面。

童平是李鸣争的左膀右臂,也像李鸣争,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