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1 / 2)

方怀义走了之后,兰玉想着他所说的,做教书先生兰玉碰见李老爷子之前,从来没有想过除了弹琵琶之外,再干别的。后来来了北平,他就没有想过以后,即便是如今戒了大烟,李家不再是压在他身上的沉重枷锁,兰玉却也没有仔细地想过以后,可说得上是过一日算一日。

方怀义那一句话,让兰玉猛的清醒过来,仿佛自迷雾中窥见一盏微弱的灯火。

或许,他也可以做点什么,亦或者说,还可以做点什么。

兰玉回去之后心不在焉的,李明安和李聿青都是人精,自然察觉了,兄弟二人对视一眼,都将症结归咎于方怀义身上。

吃饭时李明安问了一句,兰玉只随口说了句没什么,就不再开口了。

当真应方怀义的邀去私塾里做教书先生是一闪而过的念头,兰玉心中又生出了几分迟疑,他识文断字不假,可只在年幼之时上过几年私塾,怎么能去教别人读书呢?他辗转反侧,像漂浮在深海中的人抓着一根飞来的浮木,明知不该攥紧它,却又舍不得松开。

兰玉的反常,李聿青和李明安都看在眼里。

第二天,方怀义的所有资料就摆在了二人的办公桌上。

方怀义出生时家境殷实,可他父亲极好赌博,生生将家底都败光了,等方怀义知事起,已经是家徒四壁,只剩下一墙书值钱了。

方怀义十五岁那年考中了秀才,他踌躇满志,准备来年乡试一举夺魁,朝廷就颁布了“上谕”,宣布次年始废除科举,不再举办科举考试。方怀义郁郁不得志,消沉了好几年,后来就在他授业恩师的私塾里做教书先生,直到恩师去师,方怀义接过了恩师的担子,维持着那家不大不小的私塾,给附近的孩子启蒙开智,教他们识文写字。

半月前,私塾里的另一个教书先生离开北平去了广州,方怀义独木难支,登门拜访了几个老秀才,都无人愿意去他那私塾里。

李聿青手指轻轻点了点,想,这也许就是方怀义的真正来意了。

想请兰玉去做教书先生么?

李聿青脑子里浮现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拒绝,兰玉根本就不用去做什么教书先生,他们自会让他衣食无忧地过一辈子,可李聿青想起兰玉的神情,他忍不住想,兰玉会想去做这个教书先生吗?

答案是肯定的。

即便李聿青再不愿意,他心中也明白,兰玉是想去的,否则他不会心不在焉的。

这一日,李聿青回去得早,入春之后,天黑得慢慢迟了。他到家时,夕阳泼了满园子,兰玉看着花圃里长势正好的花花草草出神,余晖落在他脸上,镀了层柔和的光晕。

兰玉身上穿着宽松的素白长衫,清瘦挺拔如竹,让李聿青想起他第一回 见兰玉的时候的样子了。早在兰玉进李家之前,他就曾听说他爹又在外头养了一房,李聿青没放心上,他爹风流了大半辈子,带回家的,没带回家的不知多少。

直到他撞见了兰玉,那日他去应酬,被人灌着多喝了几杯,带着满身酒气脂粉香,没瞧见人,就和来人撞了个正着。

那是他第一次看见兰玉。

兰玉穿着长衫,清俊秀逸的一张脸,抬起头,那双眼就撞入李聿青眼中,盛了漾漾清辉,嘴唇也红,李聿青看得愣了一下,只觉酒意上头,熏得脑子更是发昏,胸腔心脏都快了几拍,面也热了。

李聿青想,若是他那时再清醒一些,别那么混账可怎么说呢,一切都像是无解之局,他不知道他会这么喜欢这个人。

兰玉听见动静,偏过头看了李聿青一眼,就见李聿青直勾勾地盯着他,眼里有几分怅然。兰玉皱了皱眉,李聿青也回过神,笑道:“看什么呢,这么出神?”

兰玉不咸不淡道:“没什么。”

李聿青也不恼,牵过他的手,兰玉在窗边不知站了多久,手是凉的。李聿青掌心温热有力,握住兰玉的手,兰玉下意识地要抽回去,却被李聿青握紧了,他道:“我去查过方怀义。”

兰玉怔了怔。

李聿青握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