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3 / 4)

的同学参加她筹备的聚会。她发现:“并没有人向我动拳头,冲我尖叫,或者破口大骂。最坏的情况就是一些人不怎么回答我说的话。一些同学说不想参加聚会,或者答应了却没有去。我都不知道自己以前怎么那么害怕被拒绝。实际上,无论我得到什么样的回答,我都为自己的勇气而自豪。总之,我认为那样畏缩害怕比直接勇敢地说出来带来的痛苦更多。”

想清楚可能发生的最坏后果后,再检查一下你用来描述这些结果的词语,像“恐怖”、“可怕”、“骇人”。这些词可以用来形容纳粹对犹太人的屠杀、1906年旧金山地震、泰坦尼克号的沉没、兴登堡的坠机事件以及“萨姆之子”凶杀犯但是绝对不适合形容别人拒绝了你的邀请,嘲笑你或者与你意见相左,平常的否定的回答,根本无法与那些灾难性的事件相提并论。

最后,重要的一点是,给自己现实的抉择的声音。俄勒冈大学的多米尼克。托卢索(Dominic LaRusso)博士指出:“液体的形状取决于装盛的容器。同样,个人的想法和经历在很大程度上由我们使用的描述它们的语言来决定,”最近的很多心理学实验都为这个观点提供了证据。研究发现,一开始就使用感情色彩较弱的词语,能够有效地减轻紧张的程度。

有鉴于此,你可以试着把“恐陆”、“可怕”、“骇人”这样的词语换成“倒霉”和“不便”。例如,如果你想把自己介绍给一群陌生的人,不必恐惧,只要对自己说:“我想和这些人聊聊。如果没有人理我的话,那就倒霉了。不过我也能够接受的。不管怎样,要结交朋友就得冒一定的风险,我愿意去尝试。”

以偏概全

对自己以偏概全

你怎样描述自己?很多过去曾经害羞的人现在就定义自己为“害羞”;很多失败过的人就称自己为“失败者”;很多本来可以非常豁达开朗的人却给自己贴上一些“标签”,像“沉静”、“神经质”、“紧张”、“内向”等。

如果你接受了这些“标签”,你很可能就会像这样恶性循环。

所有这些对自己的定性都是基于自己过去拙劣的表现。当你使用它们的时候,过去的失败成了你现在不愿尝试、懒惰的借口。而你现在的懒惰反过来又“证明”这些定性都是确切的,又成了今后懒惰的理由。这样的话过不了多久你就会得出结论:“我这样做,自己也没有办法控制。”或者“我本性如此。 ”于是完全放弃去尝试。

你作为一个人,始终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某一次做事方式的选择,并不意味着永远这样做下去。所有这些定性的“标签”都是毫无意义的建立在错误推理上的错误结论。你可能曾经表现得很害羞,但并不意味着将来也要如此。紧张也许曾让你踌躇不前,但是如果你能克服逃避、恐惧、以偏概全、要求过高,你就不会再这样了。正如卡尔·桑德伯格(Carl Sandburg)所写的:“过去只是一桶灰烬。”只要让过去的缺点不再束缚你的心灵,你就能够按你的意愿去改变,去体验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付出失败,才能赢得成功

对自己的定性让你认为,过去的失败不仅能影响你将来做什么,而且还能决定你怎么做。可是如果你去寻找支持这个观点的证据,你会空手而归。实际上你会发现任何一个取得一定成功的人都有过很多失败的经历。比如。随便问一个房地产经纪人。为了卖出某一座房子,他几乎总是要带很多顾客来看房。人们的需要和口味各不相同:有人会嫌这座房子太大或太小;有人会嫌太靠近或远离市区;还有人会觉得房子样式已过时或者太新潮。如果该房地产经纪人不愿意冒风险,不愿接受卖房过程中出现的“失败”,那么他永远也别想成功。就像一位精神病专家曾经对我说的:“经历失败,才能赢得成功。”

同样,没有人能够得到别人百分之百的承认。当某位美国总统有60%的支持率时,他已经是非常受欢迎了。但是这意味着10个人中仍有4个人、全国就有数千万的人不喜欢他或者他的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