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3 / 4)

的基础上,新研制出来的电脑、电话、监控设施也重新进入人们的生活中,哪怕还不能联网,不能进行无线通讯,未来也相当光明,当然,此时正处于监控之下,想偷偷喂小禾点食物都没办法的许晋并不乐于这科技水平恢复得太快。

把肚子撑了个溜圆,又偷偷藏了两个饼,许晋在上厕所的时候悄悄把藏下来的食物递给了小禾,许晋没有藏太多食物,这样就算有人发现他把食物带进厕所,出来的时候食物就消失了,也会认为他是吃不完而把食物给偷偷扔了,而不会想到其他地方去,他现在这个身体的年龄为他蒙上了一层很好的伪装,很多难以解释的事情发生在小孩身上都是可以理解,因为小孩原本就有任性的资本。

懒洋洋地回来重新趴在办公桌上,许晋在慢慢思考接下来的对策,无论如何他都要成功地见到严冠然和丘涵,要不然被送回去了,他短时间内就再也没有出来的机会,要是再大一点,别的不说,就是这一路的路费都无法得到,一分钱难死英雄好汉,到时候什么也做不了。

在警察局这种政府机关,很多东西都是标配,比如报纸,许晋趴在桌子上动来动去,很快就瞄到放在桌子边缘的一沓报纸,他很久没有接触到这种实体书报,一时抽出来看那些会议指示,生活八卦,文学作品甚至广告等也看得津津有味。

看着看着,许晋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他为什么不借助报纸找到严冠然和丘涵?

他不是普通的小孩,他对严冠然和丘涵的名字记得清清楚楚,对自己的情况更是能完整表达,别的不说,只要把自己的情况捅到报纸上就是一个绝好的故事――六岁小孩,因为思念父母便不远千里从偏远的生活区一个人偷偷跑出来寻找自己父母,现在找不到父母正在警察局。这个故事既猎奇又充满着生活情趣,随便哪家报纸都不可能对这个不敢兴趣。

许晋越想越觉得可行,受各种射线影响,电视现在处于半废状态,除了能用来放录像之外什么都干不了,电脑更不用说,不联网根本没什么娱乐价值,在这种情况下,报纸的受众绝对不会小,尤其是本地报纸,各单位多少都会定一些。

许晋不是很清楚严冠然和丘涵究竟在哪个单位,但这两人都是高级知识分子无疑,这样的话,他们单位肯定会定报纸。

爆料的时候许晋只要明确地说清两人的名字和小禾的名字,说小禾想他们,请求他们不要在把小禾送到仁原生活区的表姨家,到时候看到这份报纸的人发现上头是熟人的名字,故事又如此曲折狗血,不可能不感兴趣,只要严冠然和丘涵周围的人感兴趣,那么严冠然和丘涵就不可能装不知道。

就算这两人装不知道也不行,把一个六岁的小孩送到远亲家,这绝对会受舆论的谴责,到时候不管他们心里乐不乐意,都必须把他接回去,至于守望号的具体任务描述是“取得小禾父母的认可并回到小禾父母的身边”,许晋觉得,在社会舆论下,严冠然和丘涵不可能不认可他,那样守望号发布的这个任务自然也就完成了。

想到这茬,许晋发现登报纸绝对是比依靠警察把他送回去更好的主意,毕竟警察把他送回去之后,严冠然和丘涵转头就能把他重新送回郭英珍家,依照他们长期对小禾不管不问的样子,他们也不像是有父母爱的人。

许晋越想越觉得可行,他在心里念叨了一回,直到确认他自己准备的相关说辞没有漏洞,许晋才从办公椅上滑下来,往隔壁的值班室走去。

许晋相信,依照他前世长期在晋江上混的经验,虽然当写手并不算太成功,但要把事情说清楚,说得曲折迂回,突出事情的重点以吸引记者绝对没有问题,记者也不太可能拒绝这个狗血的故事,大不了到时候多找几家报纸,这里可是长江综合生活中心,文化产业繁荣,报纸不止一两家,他总会找到对这件事感兴趣的人。

打定主意,许晋也没有多等,他拿着几份报纸去隔壁的值班室找正在那里值守的警察,轻轻走到人旁边,然后以尽可能乖巧无害的姿态对那警察说道:“叔叔,我可以用这里的电话打个电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