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1 / 1)

原来林黛玉和孙悟空,都是得“日月精华、天地灵气”而来,是不是一样?

再看,贾宝玉的命根子,就是他脖子上的那块玉,来历如何?大荒山无稽崖下的一块通灵石。这跟孙大圣更像是一个故事原型吧?

林黛玉跟孙悟空的共性,都是得日月精华;绛珠草和通灵石的共性,一个生长之地是灵河,一个是灵性已通,你看,它们都有灵根灵源。

宝玉、黛玉,通灵石、绛珠草,跟孙悟空之间为什么这么一致呢? 因为两部小说依据的是同一个哲学观点:人有灵根,心有灵源。

“天、地、人”作为中国文化的原命题,在《易经》里就已经确立了。

这个古老的哲学基因,后世在道家思想里继续生长,基本表述为:人得天地日月精华,和天地万物之间以灵根灵源相通。

这就是为什么孙悟空、林黛玉和通灵石,都共同拥有一个“灵”字,是道家思想给《红楼梦》贡献了灵根灵源。

道家的精神血缘

说《红楼梦》有来自于道家的精神血缘,不光体现在它跟《西游记》的交集,文本里还有更扎实的证据。

在第31回,也就是晴雯撕扇那一回,回目是《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

晴雯撕扇,非常有戏剧性,在全书里都很突出。所以一般人读红楼,很容易被这个情节抢戏,忽略了后面“史湘云捡麒麟”这一段。

但是在我看来,晴雯撕扇和湘云捡麒麟这两个情节是不可分的,它们合在一起,构成了《红楼梦》里非常重要的一个哲学章回。

作者完全是为解决两个重大的哲学问题,而特别设置了这两个精彩的情节。

在前面的生活美学版块,我已经提到过“晴雯撕扇”其实是推出了红楼“情物论”,现在,我就带你重点看看,作者通过史湘云捡金麒麟,推出的另一个更为宏大的哲学命题宇宙起源论。

史湘云是史侯爷家的小姐,贾母史老太君的侄孙女。因为深得贾母喜爱,所以她经常到荣国府来走亲戚。

这不,这天她又来了,她和丫鬟翠缕走在大观园里,正往怡红院去。她们一路赏花观景,一路闲聊,作者就是趁这个机会,通过这两位少女充满趣味的一问一答,把自己的宇宙起源理论和盘托出。

湘云说:“天地间都赋阴阳二气所生,或正或邪,或奇或怪,千变万化,都是阴阳顺逆。”

翠缕忙问阴阳是什么样儿?

湘云说:“阴阳可有什么样儿,不过是个气,器物赋了成形。比如天是阳,地就是阴;日是阳,月就是阴。”

注意,这里就触碰到中国道家思想的核心观念了。

首先,什么是气?

道家认为,气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态。人与万物都是依靠呼吸而生存,于是古人认为,气是生命之源。

那什么是阴阳呢?

追本穷源,阴阳观念也要说到《易经》。

《易经·系辞》里说,“一阴一阳之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