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1 / 1)

不管你今天有没有在祭祖,实际上,经过几千年来不断的强化,血缘信念已经深深地植入了中国人的基因,成为我们生命里的底层密码。

所以,每到春节,数以亿计的中国人再辛苦都要回家!

大观园的自然型节日

随着农耕文明的衰落,城市中人和自然的隔离,起源更加古老的自然型节日已经逐渐萎缩了。

今天你可以看到,上巳节、花朝节已经基本上从现代中国人的记忆里消失了,我们的生活里,几乎只剩下伦理型节日。

现在,传统节日给你的印象,基本上就是大家聚在一起吃顿饭。

但是在《红楼梦》里,自然型的节日,其实被作者放在了更高的地位。在他的理想国大观园里,女儿们是天地自然的精华,她们过的都是自然型节日。

也就是说,通过亲近自然的节日,作者想告诉你,大观园里的生活,是中国人天人合一的理想。

比如,芒种节。

第27回,有两个著名的美好情节在同一天出现,就是黛玉葬花和宝钗扑蝶。那天正是芒种节。按民间风俗,这一天,要为花神送行。

因为芒种一过,众花皆谢,花神退位,跟着就要入夏了。所以这一天在大观园格外隆重,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展。女孩子们打扮得漂漂亮亮,都来凑这个节日的兴致。

说到底,这是一个把人放回天地之间的节日。所以黛玉在这时跑去葬花,连老成持重的薛宝钗都玩儿起扑蝶游戏,这是这个女孩儿唯一一次释放出她烂漫的天性。

你看,这就是自然型节日,跟伦理型节日从诉求上有根本差别。红楼作者牢牢地把握了这个差异。

他甚至还不动声色地跟你打了埋伏,什么埋伏?红楼里面核心人物的生日谱系,都被作者跟自然型节日编织在了一起。

比如黛玉是农历二月十二,花朝节。这是个什么样的节日呢?民间认为这一天,是百花仙子的生日,花神就位,百花萌动。

而宝玉的生日,就是我们刚才说的芒种节。

黛玉和宝玉的生日,一个是花神就位、百花萌动的日子;一个是花神退位、花事凋零的日子。他们两个,是春天的一头一尾,这个小细节,作者也是煞费苦心安排的。

小说里还有一个在自然型节日里过生日的人探春,她的生日就是三月三上巳节。

为什么要安排两套节日?

那么,为什么作者要给大观园和贾府刻意安排两套不同体系的节日呢?

这就必须联系到中国古代的历法体系了。中国的传统历法,本身就是两个时间体系的合一,叫阴阳合历。

荣国府的春节、元宵、中秋,时间不是初一就是十五,这是看月亮过节,属于阴阳合历里面太阴历的那部分。

而大观园里的节日,是追随着花花草草的时节的,依据的是二十四节气,其实是太阳历体系的那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