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想说的是:凡天下之物,皆是跟人一样,有情有理的。你要拿出情感来,像对有情人一样对它。
妙玉的茶具。妙玉喜茶,对茶具的讲究尤为登峰造极,一次招待,给贾母的是成窑五彩小盖钟,给众人的是一色官窑脱胎填白盖碗,给黛玉宝钗的是题字绝版盏,给宝玉的是自己日常用的绿玉斗。只从茶杯的不同就可看出各人在妙玉心中的位置。只是那只成窑五彩小盖钟,只因给刘姥姥喝过了,就坚决不要了。这已不是对器物的讲究,而是通过器物来表达心中对各人的评价。妙玉心中最爱宝玉啊。
所以,在中国文化里,人和物的理想关系,是一种人格化的关系,有一种如对知己、情投意合的感觉。
这才是中国人的器物哲学:情物观。
中国文化的质感,是暖的,是生生不息,是万物有情。这跟日本器物美学里讲究“侘寂”(chà jì)的清冷很不一样。
划重点
在中国文化里,人和物的理想关系,是一种人格化的关系,有一种如对知己、情投意合的感觉。
思考题
你有没有自己格外喜欢的东西?你觉得器物和你之间的关系,是实用关系?情感关系?还是在精神上有所寄托?欢迎分享。
下一讲,我们来说说,《红楼梦》里怎么过节?
? 第八讲、《红楼梦》的两套节日体系
第二板块:生活美学
第八讲、《红楼梦》的两套节日体系
说到生活美学,除了吃穿用度之外,少不了节日这一大项。这一讲,我们就说说《红楼梦》里是怎么过节的。
有人说,中国传统节日,核心议题无非吃喝,而到了现代社会,又都变成了购物节。现代社会咱们姑且不论,传统节日就真的只有吃吗?
话说古人过节,可不是那么简单。节日,在中国人心里,备受瞩目,我们把它叫作佳节,叫作良辰。
如果读过《红楼梦》,也许你还有印象,大年初一,是最喜气隆重的春节,头等大事就是子孙齐集,在宗庙里祭祖;
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满屋里上头是灯,地下是火”,空气里弥漫着花炮焰火的气味;
天儿热起来的时候有端午节;再过几个月,等天气转凉,中秋节又到了。
不过,你可能没有留意到,大观园和荣宁二府,看上去都在过节,其实暗地里,并行着两套不同的节日体系。
读出这一层,你对中国的节日文化和《红楼梦》作者的创作深意,就会有超出一般人的理解。
《红楼梦》里的两套节日体系
所谓两套不同的节日体系,一套是伦理型节日体系,另一套是自然型节日体系。
在荣国府里过的节,诸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这几个传统节日,今天我们都还在过,而这些节日,都可以归入伦理型节日之类。
什么叫伦理型节日呢?我给它们总结了这么几个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