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顿真味家常饭
既然说到“真味”,我倒觉得《红楼梦》里最香甜的,倒是两顿不起眼儿的家常饭。
其一,是大冬天,薛姨妈家的一顿晚饭。
那还是前大观园时代,薛宝钗还住在梨香院,因为偶染小恙,所以宝玉和黛玉都去探望,天晚了,又下着雪珠儿,就在姨妈家留饭。
另一顿,是大夏天,宝玉生日那天,怡红院的丫鬟芳官因为错过了午饭,所以给自己单叫了一份儿饭菜,管厨房的柳嫂子因为跟她关系好,又正有求于她,所以殷殷勤勤地为她料理了一餐。
这两顿饭,菜品很像。
汤都是鸡皮汤。薛姨妈家的是酸笋鸡皮汤,是冬天能喝到浑身微汗的那种。芳官的是虾丸鸡皮汤,适合夏天,又清又鲜。
再有,两餐都有卤味,非鸭即鹅,最诱人的是那碟胭脂鹅脯。
还有,这两餐里都有著名的“碧粳米”。这是清代的贡米,因为微带绿色,不管蒸饭还是煮粥,都有一层碧莹莹的油光,所以得了这个名字。
反正我觉得,要说舒服可口,还是家常的一汤一饭。
《红楼梦》里吃得好,可不是像今天的我们叫外卖吃馆子,他们靠的是府里豪华的厨房配置。
荣国府里,一个大厨房,加一个大观园专用小厨房,然后,还有各位太太奶奶自己的小灶。
四层饮食境界
不过,讨论《红楼梦》里的美食,如果光停留在口腹之欲,还远远不够。
要知道,贾家是百年贵族之家,他们在饮食上的追求,早已经超出了吃饱吃好。在我看,至少还有以下四层境界。
首先,是吃对时节。
在《红楼梦》里,作者从头到尾,一直都在让故事合着季节的拍子走,一茶一饭也无不对应着时节的味道。
比如一入秋,从精致小吃到饕餮大餐,样样儿都是秋色秋香。
众人游大观园,先上两样儿小点心:藕粉桂糖糕和松瓤鹅油卷儿。藕粉、桂花、松子儿,都是秋色秋香。大观园里起诗社,菊花诗会伴着盛大的螃蟹宴,这才不辜负了这个秋天。
你看,红楼中人,始终在“吃对时节”上下功夫。这能追到孔夫子立的规矩不时不食。
其次,追求综合感官享受。
就拿贾母的元宵节家宴来说,席面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别的不说,只看这几样细节:
第一,玲珑的山石盆景,青苔温润,鲜花开放,在北方的大冬天里,这无疑是视觉的惊喜;
第二,雅致的的香具,焚着百合宫香,这是嗅觉满足;
第三,精致考究的古董茶具,烹着各种名茶,更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