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银子的俸禄每个月能有五两多的剩余,赵宴平道:“娘,这些存银都是您的养老银子,儿子以前俸禄低,不得已让您贴补,现在儿子赚的够花了,没道理再从您这里拿。这些您拿回去收起来,以后我、阿娇还有您每个月从公账上领一两银子的月钱,剩下的都攒起来。昭哥儿还小,现在给他月例他也不会花,等他去官学读书了再开始给他月钱。”
柳氏心想,儿子孝顺,她若不要儿子肯定过意不去,便点了头。
吃晚饭的时候母子俩都没有再提这茬,晚上赵宴平单独对阿娇提了此事。
“我俸禄低,你别嫌少。”
面对富婆小妻子,赵宴平仍是有些惭愧。
阿娇本来还想劝劝他继续让婆母管账的,听赵宴平这么一说,阿娇哪还敢再推来让去,万一男人以为她嫌弃他赚的少怎么办?
至于赵宴平只给她管每个月的十两俸禄,没有拿婆母的养老钱,阿娇更是支持。赵家的情况她一清二楚,婆母的那笔银子是沈员外去世前留给婆母的,他们做儿女的,本来就不该要。
“春竹她们都是我带过来的,月例不用走公账。”阿娇早就想提这个了,尤其是孟昭,姓都没改,要替她的娘家孟家继承香火,阿娇挺不好意思让赵宴平帮她养。
“你的意思是,昭哥儿不该叫我爹?”赵宴平沉着脸看她。
阿娇脸一红,低头道:“你知道我不是那个意思。”
赵宴平知道,但他就是不爱听,将小妻子抱到炕上去惩罚了。
彼此融为一个人的时候,赵宴平向阿娇保证道:“我还年轻,以后还会再升,家里不会一直这么拮据,你只管辛苦为我管家,其他都不用想。”
阿娇沉沦在他带来的无穷快乐中,想胡思乱想这会儿也没那闲功夫啊。
第二天是月底,赵宴平休沐。
他进京这三年不是忙碌就是遇上各种事,一直都没能好好陪家人,这早赵宴平让郭兴套上马车,他要带一家子去城外的普华寺上香。
马车里面,阿娇与柳氏坐在主座,赵宴平抱着小孟昭坐左侧,翠娘坐在右边,小小的马车满满当当,又热闹无比。
天气也热,两面的窗帘都挑起来了,除了赵宴平还算稳重,难得出门的阿娇、柳氏、翠娘以及小孟昭都兴致勃勃地看着窗外的风景。江南多山水,京城一带平原辽阔,官道两侧全是一排排整整齐齐的田地,此时种了苞谷、花生、红薯等庄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