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1 / 2)

郢朝南方同样有小国觊觎。

如此一来,双方僵持,维持着微妙的平衡。

倒是没人想到探子一事会如此群情激愤。

皇帝十分头痛。

太子被重伤,他自然是十分恼怒的。

但暗探一事,郢朝也有握有靖国把柄。

更重要的是,现今靖国匪乱严重,内忧外患,若是贸然攻打郢朝,挑起战争,并非明智之举。

至少,定州乱匪剿灭前,这战火不能起。

皇帝的意思表露出来,近臣立刻上奏,请求定下剿灭定州流匪的将领人选。

朝野文武间的注意力,立刻从发起战争变为谁才是适合去定州的将领。

当今武将中,唯有秦伍云与薛鸿文二人当的起战神之名。

一人驻守北方,挡住岫氏侵扰,一人护住西北,叫羌族不敢冒犯。这两人在靖国起到的作用,谁都无法抹去。

但定州流匪十分麻烦,与边关驻守有所不同。

二人擅长的行军作战方式也各有不同,不好分辨谁更能制服定州匪徒。

朝堂上的人吵来吵去,一整日下来,也未能争论出结果。

朝堂暗流涌动之际,杜如安垂首,立在首辅背后,轻轻抬眼瞥了薛鸿文几眼。

下朝后,薛鸿文并未回自己的候府,而是去了王府。

两座府邸相近,他多半时间也是回王府。

不过这次目的地十分明确,奔向了恭亲王的书房。

薛鸿文是家中长子,尤其是他与薛挽兮、薛扶光的母亲去世后,日渐沉稳,与恭亲王之间不似父子,反倒日益像同僚。

他甚少靠近恭亲王的书房,也很少同他谈论战场之事。

这次突然到来,让恭亲王都有些意外。

薛鸿文进入书房,吩咐自己的近卫将院子守住,不准人靠近。

恭亲王瞧他神情严肃,皱眉问:“何事让你如此神情?”

薛鸿文淡声道:“朝中议定州之事。”

恭亲王蹙眉:“陛下要你去?”

定州棘手程度,恭亲王十分清楚。

但这应当不足以让薛鸿文这样闯进他书房,还围了他的院子。

果然,薛鸿文摇头:“尚未定下,但朝中七成官员,均觉得秦将军去最为合适。”

这话让恭亲王都愣了会。

他是知道朝中动向的。

定州流匪之事闹了大半年,人选迟迟定不下来,然而皇帝与太子的意思,都是更希望薛鸿文去。不过有岫氏战事在,他们尚需考虑。

而今箭在弦上,有了理由,朝中那群人精竟然逆着皇帝的意思来?

薛鸿文看恭亲王明白问题关键所在,继续道:“最先开口的人,是杜如安。”

他道:“有杜如安开口,剩下的朝臣才接连顺着他的话,提议秦将军。还有几位老臣,向来少在朝堂上出声,这次也罕见开口,一边倒指向秦将军。”

谁不知道杜如安是天子近臣?

年纪轻轻坐上二品院左之位,最是会揣度圣心。

也由此,皇帝尤其喜欢他。称他为皇帝的传声筒都不为过。

父子两人静默对视。

半晌后,恭亲王叹息着坐回太师椅中,说出了操纵者的名字:“扶光。”

薛鸿文抿唇:“他从前些日子开始,便格外敏感我与定州剿匪一事。杜如安在诏狱中时,谁都没去,唯独他去瞧了杜如安……他过去与杜如安关系恶劣。天子近臣,他知道薛家沾不得。”

他顿了顿,接着道:“这些天,我搜查刺客时,也查到了一些阿如的举动。”

薛扶光从前听从家人的话,从不与那些权臣沾上关系。这也是为何他交了一堆狐朋狗友,恭亲王嘴中骂着他,却并未真正阻止的原因。

而眼下,他显然过了这道线,甚至流露出几分帝王最忌讳的心思。

薛鸿文觉得眼皮子底下看着长大的弟弟,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