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日日陪伴之下,李代嘉倒是真真实实认识到了一个皇帝的一日起居。
李真尚每天天不亮就去上朝,回来以后又要处理一整天的政务,凡事亲力亲为,直到深夜还不能休息。
有时实在疲倦,便以丹药醒脑提神,实在辛苦异常。
李真尚此人确实是心狠手辣,但也确实是勤政为国。
李代嘉只是陪在他身边,一天天下来都觉得头晕脑胀,扪心自问,他是做不到皇兄这般为国操劳的。
又想起,父皇病死时那番瘦骨嶙峋,油尽灯枯的模样,这才明白,做皇帝是多么多么不容易……
这一天,李真尚在御书房中批阅奏章。
皇帝的书桌旁边放了一张小榻,榻前设了一张屏风。
若是朝中大臣来面圣述职,李真尚便让李代嘉藏在屏风后。
大臣们不知屏风后的人是孝亲王,见屏风后隐约有人影,心中疑惑,李真尚也不做解释。
待大臣们离开之后,李真尚便会跟李代嘉分说此人的出身履历,并对其才干德性点评一番。
李代嘉闲着无聊,听在耳中便记在心中。
同时也暗暗佩服皇兄的记忆力,竟然能将大大小小这么多官员的底细都摸得清清楚楚。
这一天到了正午时,兄弟俩相对而坐用了午膳,又有官员来拜访。
李代嘉轻车熟路地躲到屏风之后,方才坐定,只听金大公公喊道:“翰林学士宋疏云求见”
李代嘉不禁惊呼道:“君子兰来了?”
李真尚看了李代嘉一眼,淡淡问道:“你也听过君子兰的名号?”
第五十二章
第五十二章
李真尚的语气虽然淡淡的,李代嘉却听出了一丝不悦,心中一惊,暗想,皇兄是不是不喜欢我和朝臣有私交?便小心答道:“从前在白老师府中见过宋大人一面,他还送了我一只画夹。”说到这里,回忆起两人初见时的场景,不禁露出赧然神色。
李真尚幽幽说道:“宋疏云出身徽州书香门第,倒是颇有才情,只是性子高傲,还需打磨。朕放他在翰林院中写写画画,也算是为他积攒资历了。”
李代嘉听皇兄话语中对君子兰颇有抬举之意,心里高兴,问道:“宋大人是翰林学士,他有什么大事要向你禀报?”
李真尚道:“朕去年曾命他编一册文集以贺新帝盛世,想来文集已成,他便呈上来给朕题注吧。”
李代嘉轻轻“啊”了一声,心想皇兄登基之后,秦家叛变,四海动荡,说是天下大乱都不为过了,怎么能算是“新帝盛世”?
这项苦差事,还真是难为宋疏云了。
两人言谈之间,窗外忽然传来三声轻扣声,跟着响起了三声猫叫。
李真尚神色一凛,站起身来,朝外间吩咐道:“金大公公,先让宋疏云进来喝杯茶,朕得出去一下。”
金大公公道:“是!”
李代嘉默不作声坐在一旁。
这些日子来,他一直跟着李真尚,一听到三声轻扣和三声猫叫,就知道是李真尚安插在北境的密探来回传情报了。
自从京城与北境对峙以来,双方互派密探,花样层出,手段新奇。
李真尚手下的密探将身份隐藏得极深。即使回到了禁宫,也从不在人前露脸。
他们总像这般在窗外传入暗号,李真尚就会去某个地方单独听取机密。
皇帝这些日子和李代嘉形影不离,唯有听取密报时才会避开李代嘉。
李代嘉早已习惯,也知皇兄的猜疑之心甚重,自己知道的秘密越少才越好。
李真尚径直从侧门出去,手刚碰到门扉,却忽然停住,转身说道:“孝亲王,还请你安安静静待在屏风后面,不要在外人面前露脸。”
李代嘉道:“你要是担心宋疏云看见我,索性别让他进你的书房喝茶。”
李真尚微微笑道:“宋疏云是正人君子,叫他看见你,未必会出事,但怕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