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能让他们避开宫中的乱事。
琅琊王顾天屿的王府离越瑞侯的刺史府很近,这也是为了便于教导。
虽然藩王不能私相授受,但是临淄王顾天??的太傅和琅琊王的是同一个人,那么临淄王自然能时常待在沂州而不回他在齐州的王府。
自从弘承十一年外放至今,观源已任了四年的沂州刺史和四年的齐州刺史,十九年的年末才被调回京城述职,应当是要升官了。
观源的越瑞侯府与宁荣两府隔了两条街的距离,并不算远。
荣国府里,老太太郑氏如今依旧健朗,还因为抱上了曾孙子而高兴得不得了。
贾赦在弘承十年定了亲,女方是吏部尚书张肃的老来女,比贾赦小了足有三岁,因此定了亲之后,弘承十三年他们才成的亲。
弘承十五年,贾赦的妻子便生下了荣国府的嫡长孙贾瑚。
弘承十七年,才新婚年许的贾政之妻王氏生下了贾珠。
史氏本来想将孙子抱到自己那里养,但是老太太并不同意,郑氏希望自己能养孙子,却并不希望让儿媳妇养,双重标准得光明正大。
贾代善对母亲和妻子之间的事情虽然知道,但是并不想插手。
许是因为弟弟的关系,或是圣上看到了他的能力,圣上愈发看重他,倚为心腹。
他如今作了金吾卫的统领,和隔壁宁国府的堂兄贾代化一同掌管了京中的兵力,自然是要报效圣上,对贾府平静的表面下那一点点的暗流,自然不放在心上。
贾代善也知道母亲和妻子隐隐不和是跟自己的两个儿子有关,因此给儿子取表字的时候,就已经把自己的意思说清楚了。
长子贾赦虽对科举没什么兴趣,却也不是什么纨绔,自己的那个弟弟和长子的关系又比次子近得多,以后承爵的自然是贾赦。
至于次子,既然自己的弟弟能拼出一条路,还能自己得了爵,他若是有才干,自然也能出人头地,若是他是个庸才,贾家到底是勋贵,分家的家产能保他一世无忧,若是惹了什么祸,也能庇护着他。
长子字恩侯,期盼日后能承爵的时候品级莫要降得太多;次子字存周,希望他恪守周礼,兄友弟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