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瑾瑜听了心中有些气馁!

顾氏看着纪瑾瑜面容疲惫眼底发青,她心疼地说道:“瑜儿,这几日着实累着了!母亲也是为你好,现在累一些,样样都学好,日后才能嫁给好人家!嫁人之后,这些东西也用得上!作为女子,仪容红德样样都不能少。见了长辈该行什么礼、同辈之间该说什么话,平时的人情往来该送什么……关于自己夫君的衣食住行样样都要知道。男人在外面打拼养家,女子就要将家治理的井井有条……”

顾氏拉着纪瑾瑜细细碎碎地交代着,接人待物、治家驭夫面面俱到,让纪瑾瑜不由得感慨宗室大妇不易做。

顾氏也确实是将纪瑾瑜往宗室大妇方面培养的,且不说,纪瑾瑜的姑姑是大理寺卿的长媳,如今纪瑾瑜的父亲又升了官。就光说纪瑾瑜这样的容貌,到了京城,什么样的高门大户纪瑾瑜进不去?

女儿生的漂亮,做母亲的自然欣慰。但是顾氏又怕女儿太漂亮被人看轻了去,于是又费尽心思教养她,希望纪瑾瑜能有与容貌匹配的手段。

好在纪瑾瑜漂亮、聪明,性子虽要强却不娇纵。针线、厨艺样样都是好的,以后嫁过去,凭他什么样的铁石心肠的男子,也不愁他不动心。

自鸣钟响了九下,踏月陪着纪瑾瑜来到书房。

夫子是一个老先生,年过花甲,须发皆白,因此也没有男女大防。夫子教了纪瑾瑜三年,对这个女学生还是非常喜欢的。三年前纪瑾瑜还只是十一岁的小姑娘,但是写的一手好字,认了许多书。让夫子不由得感慨果然是书香世家,连姑娘都当男孩子教养的。

三年下来,夫子该教的自然都教了,几次请辞,都被纪瑾瑜留了下来。她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什么人都见不到,只有从这个夫子嘴里能得知外面的世界。

纪瑾瑜向夫子呈上了昨日的课业,夫子看罢之后对纪瑾瑜夸赞不已:“三小姐的字越发精进了,这一手簪花小楷写的刚柔并济,比男子都不差的。令兄写回来的书信我也看过,且不论文采,这一手字却是逊色小姐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