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复而睁眼,看她,“……反悔了?”
她笑,“不是,还有些事没做,做完了就来找你。”
他看她片刻,也不问什么事,点头,“好。”
他这人一向没那么多问题,因为相信,所以过问都是多余。
半年里,薛定在以色列继续他的工作,盛夏的时候耶路撒冷爆发了一次武装冲突,祝清晨在新闻频道看见了他。
姜瑜很紧张,站也不是,坐也不是。
反倒是祝清晨比较淡定,啃着面包看着书,稳如泰山。
姜瑜问她:“你怎么一点也不担心?”
祝清晨说:“担心什么?你放心,我在这儿呢,他舍不得死的。”
姜瑜:“……”
祝清晨用了半年时间,重新过上了高三苦行僧的日子,考记者资格证。
她要与她的战士一同站在那片黄土地上,以战友的身份。
她啃面包,喝咖啡,做笔记,去图书馆借了大量的书。
她去大学旁听,早出晚归,潜心学习,像个求知若渴的青少年。
她已经不年轻了,记性不如念书时,往往一个知识点要背上好多遍才记得住。可因为她的不年轻,因为她的成熟,她比念书的时候要努力多了。
半年后,她拿到了记者资格证,也接到了新华社的复试通知。
与薛定通话时,他问她:“需要我打个招呼,让社里给你开个后门吗?”
她答:“你敢。”
他笑了,“开个玩笑,别那么认真。”
祝清晨坐在走廊上,等待面试官叫她的名字,深呼吸一口,看着走廊尽头的窗子。北国的秋天,天朗气清,金色的银杏铺了一地,灿烂辉煌。
她想起曾经的薛定,大概也像她一样坐在这同一个走廊上,怀着同样忐忑的心情,等待踏入那场决定去向的面试。
想了想,她笑着对他说:“这我可办不到,我可是前所未有的认真。”
是二十七年来都不曾有过的认真,对你,对未来。
她曾以为命运叵测,当她怀才不遇,抱着相机走街串巷,奔赴祖国的大好河山采景时。她不知道未来会以何种面目示人,不知道自己和苏政钦是否会有一个完美的将来,不知道那身摄影本事能否被人认可,得到用武之地。
而今面试结果仍是未知的,可她却觉得前所未有的明朗清晰。
她想去那片黄土地,想去驻守那个驻守在古城的男人。
颠沛流离的日子已经到头了,她也想在不再年轻的今天,像个年轻人一样重新开始,轰轰烈烈不顾一切去为了梦想做点什么。
因为他,她那颗仿佛岑寂很久的心重新活了过来,站在二十七岁的尾巴上,她觉得自己仿佛又回到了十七岁。
无数次在电影里小说里看见这样的话,主人公含泪对恋人说:“如果早一点遇见你就好了。”
可她坐在长椅上,望着金色的窗外,弯起唇角。
很奇怪吧,她却觉得遇见他的时候刚刚好,不早不晚,没那么懵懂,也更加懂得珍惜已有的幸福。
三日后,邮箱里多了一封新邮件。
祝清晨在看到邮件内容后,没有想象中那么激动,只是有些如释重负。她收拾好酒店里的行囊,先给姜瑜打了通电话,倒是姜瑜在那头激动得语无伦次,一个劲恭喜她。
她有些难为情。
念书的时候成绩比较一般,她很少让姜瑜骄傲过,如今可算是补上了。
姜瑜问:“跟小薛说了吗?”
她说:“还没呢,第一个给你打的电话。”
“那赶紧给他报个喜。”
祝清晨想了想,笑着说:“还是别了,我想给他一个惊喜。”
这个惊喜在两天后到达薛定那边。
以色列的清晨,阳光热烈,万里无云。石板路的两侧是不知疲惫盛放的三角梅,白发老人依然坐在门前,老太太摘菜,老先生带着老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