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对这种土壤也不陌生,小时候在农村,什?么?泥巴没玩过?城里的小孩玩橡皮泥,她们农村的小孩就在河边挖泥巴玩。只?不过,那时不知这种泥巴的学?名,也不知道可以用来烧制陶器,只?是单纯地觉得黏性好,可以捏碗过家家,捏兔子捏狗狗,尤其是加水糅合之?后,似乎更有?韧性。
相比于最开始做陶器,云溪加长了揉黏土的时间。
她猜测,揉黏土也许就和揉面团帮助塑形一样,可以增加泥团的韧性,揉面团也是为了排出面团中?的空气?,防止面团发酵过程中?形成大气?孔。
她之?前揉泥土不够充分,泥罐结构中?的气?孔受热膨胀后,就会炸裂开来。
除了加长揉泥团的时间,她还增加了烘干的环节。
刚捏好的泥罐还存在不少的水分,直接放进?泥窑中?烧制,也容易发生爆裂。
于是,这次捏好泥罐后,她先放在火堆边上,烘干水分。
烘的时候,不能离火太近,还必须斜着放,否则泥罐底部容易被烘裂。
这是她烘了十来次得到的经验教训。
烘干的泥罐,再塞进?泥窑中?,烧制半天左右,用泥窑的余温再继续烘烤半天,傍晚,泥窑冷却,开窑。
她成功烧制出一个酒坛大小的陶罐。
没有?裂痕,没有?缝隙,结结实实。
云溪用指节敲打罐身,陶罐发出沉闷的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