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梅花一梦”。什么意思啊?我在前面讲座里面多次告诉你,“三春”指的是三个春天,也就是三年,三年的什么事业啊?就是“月派”想搞政变,夺取最高权力,成功没成功啊?“付东风”,这个事业筹备三年一朝破灭,最后被“东风”给扫荡了。因为梅翰林属于“月派”,被皇帝处置了,那么薛宝琴嫁给梅家如果说是一个梦想的话,就完全落空了。我在前面讲座里说到过,在曹雪芹的这个文本里,“月”是有象征意义的,“梅花”傍着“明月”,“月派”失利,一切就都泡了汤。薛宝琴没能嫁到梅翰林家,被她自己这首词预言出来了。这个词后面还有两句是“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就是她从江北颠沛到江南,发现南北都被忠顺王那样的效忠皇帝的“日派”势力控制,令她觉得窒息,她自称是一个“离人”,即乱离之人,心中只有沉重的家仇之恨。当然她写这首词的时候,似乎无意,实际上曹雪芹是用她自己的词来预示她今后的命运,这些故事,都会出现在第一百回至第一百零八回这个情节单元里面。

前八十回里,五十一回薛宝琴上了回目,叫做“薛小妹新编怀古诗”。有人读这一回很不仔细,说这些诗我觉得没意思,哗哗哗翻过篇去。有人对《红楼梦》的丰富性、深刻性没有认知。什么叫《红楼梦》?觉得《红楼梦》就是“天下掉下个林妹妹”,然后“共读《西厢》”,然后“调包计”,然后“焚稿断痴情”,完了,觉得无非就是本爱情小说,你离开爱情婚姻从别的角度分析《红楼梦》他不耐烦,“《红楼梦》有什么好研究的?”是他们的口头禅。

现在我就要再一次郑重地告诉大家,绝不能把《红楼梦》概括为一部爱情小说,也绝不能把它的思想内涵仅仅概括为反封建,《红楼梦》是一个伟大的文本,如同浩瀚的海洋,蕴涵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堪称经典,值得细品,当然更值得研究。拿第五十一回“薛小妹新编怀古诗”来说,曹雪芹以那么大篇幅,表现一个才女一口气写出十首怀古诗,它能是废文赘语,可有可无的吗?你不喜欢读这部分文字,可以不读,但是你不要反对别人研究、讨论。通过探究这十首怀古诗,我们可以获悉书中若干人物的命运走向和归宿,它们也是八十回后那些故事情节的重要伏笔,其中大部分会在曹雪芹已经写出的第一百回至一百零八回中体现出来。

什么叫怀古诗?就是每一首的标题和诗的内容,都跟一个古迹有关系。当时薛宝琴为什么写这些诗呢?因为又到过灯节的时候,又要制灯谜,因此,它又都是一些灯谜诗,都有一个具体的谜底。但是还不仅如此,大家知道,《红楼梦》里面的所有的诗,几乎都有暗示人物命运的因素,第二十二回就出现了一系列的灯谜诗,每一首几乎是暗示着作诗者本人的命运,那么这十首也不会例外。就是说,每一首诗都有三层含义,第一,它写一个古迹,然后发一个感慨;第二,它是灯谜,诗是谜面,让你猜它的谜底;第三,又在暗示书里面人物的命运。第二十二回的灯谜诗,绝大部分都公布了谜底,但是薛宝琴的这十首曹雪芹故意说书里其他人“大家猜了一回,皆不是”。他留下谜团,让读者去猜。

我讲这个《揭秘》系列,总有人警告我“你不能把《红楼梦》搞成猜谜”,确实不能把整本《红楼梦》都搞成猜谜,但是《红楼梦》里面明明有谜语,作者很细心地把它写出来,告诉你是谜语,那我去猜这个谜语我有什么罪过啊?您不愿意猜,给您作揖,也是一种办法,我愿意猜,最起码不应该遭到讥讽和打击吧?也有的人士,跟我一样,愿意试着猜,一起探讨,觉得其乐无穷,也很有意义。

愿意猜的,咱们一起来猜。有人说,他要是写出十二首的话,比较好猜,因为金陵十二钗嘛,可以拿每首去跟册子里的女子对号。可是,却是十首。历来的研究者都觉得有点怪,为什么是十首?我个人是这么分析的:当薛宝琴到了荣国府,跟其他的姐妹在大观园里面聚齐,书里面就有一段话,说“此时大观园比先更热闹了多少,李纨为首,余者迎春、探春、惜春、宝钗、黛玉、湘云、李纹、李绮、宝琴、岫烟,再添上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