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心理学说,也不算太出格,这个玩笑开得不是很大,不必因为这一点就对康熙激烈否定。这个例子证明,康熙很喜欢一些美丽的汉族妇女。

那么现在能不能查到有关档案,证明在他身边的这些汉族妇女里面,就有李煦或者曹寅给他挑选出来的呢?可惜的是,曹寅这方面的资料,现在还没有能够查出来。但是李煦方面,查得很清楚。李煦跟曹寅,一根绳上俩蚂蚱,所以在他们两个之间进行类比,进行推论的话,应该是说得通的。在故宫的档案馆里面可以查到,李煦有一个奏折,报告王氏的母亲黄氏病故的一个奏折;就说明这个王氏,一个汉族妇女,一个江南美人,她就是李煦挑选的,送到康熙身边后,得到康熙宠爱。而且,这个王氏也很争气,她给康熙生了三个儿子,其中有一个儿子,就是我在前几讲提到的,在“帐殿夜警”事件当中,康熙为一个什么儿子着急啊?十八阿哥。就是用现在的临床医学观点来看,得腮腺炎的那个孩子。康熙把他紧紧搂在怀里面,还记得吧?这就是王氏生的,是一个满汉混血儿,是康熙非常喜欢的一个皇子。当然,后来很遗憾,十八阿哥死去了,没能长大成人。李煦的这个奏折就说明,这个王氏所有的事情,都由他来操办,王氏家里边,母亲姓黄,死掉了,这个事都要由李煦写奏折来告诉康熙。从现在的角度来看的话,那不就是康熙的岳母吗?岳母之一吧,当然,康熙皇帝可能不一定这么去认,但是康熙也需要及时地知道,他身边这个汉族女子家族里的情况,那么这样的私事,就由李煦来帮他处理。你说康熙对李煦、曹寅他们有多信任。

那么这个陈氏,虽然没有找到什么过硬的档案资料,证明她确实是曹寅向康熙推荐的,但是我的推测也并不离谱。为什么?就是因为后来发现,曹家和陈氏所生的一个康熙的皇子来往甚密,这就是我在前几讲里提到的允禧,就是康熙的第二十一阿哥。允禧还留下了他亲自题写的一个匾,我在前面也给你讲过,现在我们再回顾一下,这个匾挂在哪儿呢?恭王府里面。当然,这个恭亲王指的是咸丰皇帝的兄弟,晚清的那个王爷,这处地方在康、雍、乾时期由谁居住,还需要查找资料,也许,允禧一度住过?允禧题的那个匾上,写了哪四个字呢?“天香庭院”。你不觉得惊心动魄吗?在这些字眼上,难道一律都是巧合吗?天下有这么多巧的事情吗?怎么就巧来巧去,全巧一块儿了呢?这就说明,《红楼梦》的生活真实,和它的艺术真实当中,都有很多证据证明,现实中的曹家,和乾隆二年死去的这个老太妃关系密切。因此在小说里面,就写成了这个样子,就是这个老太妃薨逝以后,她的后代,对小说里面的贾家会如此尊重。

我说到这儿,你可能又一头雾水。她的后代,我记得我在讲北静王的原型的时候,讲到过。北静王的原型,他的名字,来自于乾隆的一个儿子,叫永。前几讲可能过去比较久了,现在咱们回顾一下。小说里面,北静王叫什么名字啊?叫水溶,“永远”的“永”去掉一点,念什么啊?念水;一个玉子边一个“容易”的“容”,去掉玉子旁当中的一竖,变成三点水,念什么啊?念溶,对不对?所以,水溶这个名字,显然就是从永那儿过渡过来的,是不是啊?那么,你会说了,那不是永吗,永跟允禧,有什么关系啊?永后来过继给了允禧,成为允禧的孙子,明白了吗?小说里面,北静王的形象、气质,主要就取自于允禧,名字取自于过继给他的孙子,北静王是这两个人物综合起来的艺术形象。所以说小说里面,写贾家和北静王两家,在老太妃薨逝以后,他们所歇息的院落,贾家住了上院,占据尊位,北静王的少妃、太妃,甘愿住下院。小说背后是生活的真实,你现在明白了吗?他们家之所以最后能有一个允禧,有这样的荣华富贵,喝水不忘挖井人,当年谁给您推荐到皇宫里来的呀?你光是长得漂亮,没人推荐,你不也就在那儿自己憔悴到底吗?是不是?显然就是曹寅,和李煦一样,轮流地给康熙送江南美女。曹家所推荐的陈氏,也生了孩子,而且这个孩子,二十一阿哥后来还长大了,封了王,就是允禧。小说里面他就演化为北静王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