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不知到哪去了,只见被血渍印成的一枚钱影却留在孩子身旁,只不过观看的人不仔细,所以就不知道了。女主人写的那十首诗也只有我记得。像这两件事,都是世人所不知道的。”乌缉之于是将诗抄录下来呈给父亲看,乌公还是没有完全相信,随即命手下人一骑快马前往文庙,取水洗砖来验证,只见孩子的影子旁边,钱币的痕迹清晰可见,众人这才惊愕不已。乌公遂如女子所请求的那样,题写了一块神主牌,设在节妇神座的旁边,乌缉之又用酒肴祭祀了她。
当天晚上,碧桃女子就来感谢他了:“感谢您出力设立了牌位,并且又承蒙送了祭礼,没有什么可以报答。您生平喜欢琴,只是《广陵散》这一首曲子,世上已经失传了很长时间,我曾受教于主人,至今还记得,愿意把它教授给您。”
说着,她从袖中拿出琴谱,交给乌缉之,说:“您多保重,我不再来了!”突然之间就离去了。从此以后马缉之的琴艺大有进步,在浙中地区无人可以与他相比。乌缉之对此曲十分吝惜,保持秘密,不把它传给后人。乌缉之亡故之后,这琴谱也就失传了。
何思明游酆都录何思明,是宋朝人,别号烂柯樵者。他精通五经,特别擅长《易经》,他把宣传性命理气之学当作自身的职责,极不喜欢道、佛两教,偶然在路上遇到二教的徒众,就斥责他们说:“四民当中,纵然不做学而为官的‘士’,那末,去做辟土种谷的‘农’、作巧成器的‘工’和通财卖货的‘商’,难道不可以吗;何至于成为释道两教的徒众呢?”
何思明著有《警论》三篇,每篇反反覆覆有数千言,都推衍阐明天理,辨别分析异端,匡正人心,扶植世教。那上篇大致说:“儒家的先师说:天就是理。以它的形体而说,把它叫作天;以它的主宰而说,把它叫作帝。帝就是天,天也就是帝,并不是在苍天的上面,另外有一个天。天上也有宫室住处,天帝戴着瑞冕垂旒,像尘世中帝王那样,这是释、道两教的说法。不但如此,又有所谓三天、九天、三十三天;三帝、九帝、十方诸帝的说法,哪来那么多的天和那么多的帝呢?由此说来,天不免就像台阶的形状,帝也不免有割据的争斗了。更有甚者,竟把汉代的张道陵尊奉为天师,天难道有老师吗?还把宋朝林氏的女儿封为天妃,天果真有妃子吗?天,是理学的发源地,所以圣人效法天。张道陵纵是圣人,也不过是人鬼而已,让天把他当作老师,那么就是认为天还不如张道陵了。林氏女儿死后,不过是游魂而已,让天以她为妃子,就是认为天仍然有情欲而不能相忘,又怎么能成为让人效法的天呢?那些人把张道陵叫做天师,不敢直接指称为帝,却加以‘师’的称号,似乎是为了崇敬天。不知道这根本就没有道理,恰恰是一种轻漫天的行为。
那些人又把林氏的女儿叫做天女,不敢把她与鬼并列,而加以‘妃’的称号,以为这是为了崇敬天。不知道编造这样的说法,正是诬蔑天的一种行为。诬蔑天,轻漫天,这简直是罪不容诛了。”
文章又说:“世上的人,只知道在天上的那个天,所以见到日月星辰的光亮,风雨霜露的显示,就认为吉和凶,都是天造成的;祸和福,也都是天所赐给的,这确实是这样。
但是,人们不知道还有自己的天。自己的天,也就是天的天了。因此身行盛美,乃是天的君主;心灵清澈,乃是天的主宰;三纲五常,鲜明清晰,难道不就是日月星辰的光亮么?
礼乐法度,光明正大,难道不就是风雨霜露的教化么?自己的君主与天的君主相违背,那么凶和祸,必定会按其类别各相归从;天的主宰与自己的主宰相合,那么吉和福,也会按其类别接踵而来。聪明的人相信这一切,愚蠢的人对此昏昧无知。愚昧顽固的人,认为老天听不到什么,就依然做坏事,但是心灵本来早已感觉到了。侥幸的人,认为老天是可以奉承的,所以一昧的搞妄滥之祭,但是心灵的主宰已经斥责他了。愚钝浅陋的人,认为主宰是可以欺骗的,做的是虚妄的事;普通胡涂无知的人,指着天说这是可依靠的;平常敦厚愚昧的人,抱怨天说这是不可测知的。每天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