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间与人世所循道理各不相同,你早为一陰一间之鬼,还强占他人居室,不知自省,还乱杀无辜,罚你一百大杖,流配到东海之南。”小吏验过生死簿说:“齐氏的寿命,实有二十八年。”
大王让人唤来齐氏说:“你的一陽一寿未尽,理应反回,今日放你回去,愿意吗?”齐氏说:“真心实意愿意回去。”大王判道:“放回,结案。”小吏问道:“齐氏的躯体己坏,回去无处附身。”大王说:“派人修补。”小吏说:“所有的部件都坏了,修补已来不及。”大王说:“齐氏寿命颇长,若不让她复生,天理不容,你们的意见如何?”有一位老官吏上前启奏道:“东晋邺下,有一人暴亡,情况和这事差不多,当时断案的是葛真君,结果断以具魂作本身。那人回到人间后,饮食言语、嗜欲追求,都跟从前一样。只是直到寿终,也不见其形体。”大王问:“什么叫具魂?”老吏答道:“活人有三魂七魄,死了则散亡于草木之中,无所依靠,现在可以把它们收合为一体,用续弦胶涂上,大王当堂将它们放回,就与本身一样了。”大王说:“太好了。”遂召来韦会说:“活人与魂魄只有这点不同,作这样的处置,可以吗?”韦会说:“真是很幸运。”不久,即见一个官吏另外领来七八个与齐氏很相象的女子,将她们推合在一起,又有一人拿来一罐稀汤似的药,涂抹在齐氏身上,涂完之后,让韦会与齐氏一同回去。俩人向众人拜谢而出。
穿黄衫的人又领着他们出宫往南行。待出城后,他们好像走在悬崖峭壁上,突然跌落下来。韦会睁开眼睛一看,原来又跪在案几前,田先生也依案而坐。先生说:“这件事极隐密,若不是你心诚,恐怕办不成。但眼下贵夫人的躯体尚未安葬,还停放在原来的屋子里,你要赶快去信让人把她葬掉,这样到家才不会有麻烦。此事须慎之又慎,千万别对外人透露,如果稍有败露,将对刺史不利。贤妇人就在门前,你们可以一道回去。
“韦会拜谢而出,其妻已在马前了。但此时,已是活生生的人了,走路也不那么轻飘了。韦会抛掉行李衣物,让妻子乘马,自己跟随在旁边。他又写下一封家书,让人火速投送,叫家人把灵柩安葬。起先,刺史听说韦会将到,便设好灵堂,准备了篷帐,等待他一到就举行葬礼。接到韦会的信之后,刺史大为惊骇,不敢相信,但还是按信上的要求,勉强将灵柩安葬了,又让儿子带轿前去迎接。待见到韦会、齐氏双双进门,更疑惑不解。多方盘问,也不道实情。当天夜晚,刺史备酒为韦会和女儿接风洗尘,席间有意将韦会灌醉,然后逼问他,醉意中韦会说出了全部真相。刺史听后,心中甚为厌恶,不久就身患重病,没几个月,就死了。韦会暗中派人去看田先生,先生已不知去向。齐氏饮食生育都跟先前一样,但为她抬轿子的人总觉得轿子很轻,就像没抬人一样。
我早就听说这事,但没及相信。唐文宗太和二年的秋天,富平县尉宋坚尘在座中说到这件奇事。客人中有鄜王府参军张奇,他就是韦会的表弟,也提及此事,他们所说的和以前的传闻没什么两样。张奇还说:“齐嫂还在。她回来后,我曾去拜访过,她的一精一神容貌远胜于往日。”
屏风女
《太真外传》:唐玄宗和贵妃在百花院便殿休息游玩。唐玄宗说:“我有一个屏风赐给你。这个屏风名为虹霓,上面雕刻的都是历代美人的图形,长约三寸,其间所饰服装玩物全是各种宝物,水晶为质地,玳瑁、水犀为轴,珍珠为络,一动瑟瑟作响,点缀得异常一精一妙。远非人工所能制造。此物原为隋文帝所有,现在我把它送给你保存。”贵妃归家后,杨国忠家遂把屏风拿去,放在楼上,没有还给杨贵妃。一天中午,杨国忠在楼上休息,来到床边,看屏风还在,才就枕休息。而屏风上的美女都走了下来,来到杨国忠的床前,各报名号:“我是裂缯人”、“我是定陶人”、“我是穹庐人”、“我是当垆人”、“我是亡吴人”、“我是步莲人”、“我是桃源人”、“我是班竹人”、“我是奉五官人”、“我是温肌人”、“我是曹氏投波人”、“我是吴宫无双返香人”、“我是拾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