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六 情中憾(18 / 26)

古今情海 笔记小说 51201 字 2个月前

高雅,颇得当时文人贤士的厚爱。她又会舞文弄墨,每有佳诗妙句。

见到举人必定尽礼侍奉,经常向他们索请诗歌以为留赠,她的箱箧里总是装满那些五彩诗笺。后来,颜令宾患了重玻正值春暮,景色晴和,她命传婢扶她坐在阶前,看着落花纷纷而长叹不已。于是,她索笔挥毫题诗道:气余三五喘,花剩两三支。

话别一樽酒,相邀无后期。

写毕,她叫来小童说:“将此诗拿出去为我多加宣扬,逢见应试郎君及举人,立即呈送给他,说是曲中颜家娘子将要到来,扶病奉候郎君。”她便命家人摆设酒果,虚席以待。果然,陆续来了数人,于是奏乐欢饮。日暮时分,颜令宾眼泪汪汪地对众人说道:“我已不久于人世了,希请诸君撰写挽词为我送行。”起初,颜家人以为令宾必定要向诸位举子募集丧葬费,故而甚为欢喜;等听到令宾在席间的这一番话语,颇为不满。

颜令宾死后将要埋葬那日,颜家果然收到数封书信。颜母拆开一看,都是些哀悼挽词。颜母大怒,将这些字纸扔到街中,说:“这些东西难道能当饭吃吗?”

颜令宾邻居中有个名叫刘驰驰的人,聪明俊爽,能写曲子词,有人说他曾与颜令宾有私情。于是他拿出哀词数篇,教抬灵柩的人同声唱和,歌声甚是悲怆。那天,颜令宾就是在这歌声中葬埋于青门之外的。后来,有的无赖文士见到刘駞駞,逼他再唱哀词。刘駞駞还记得其中四首。

其一云:

昨日寻仙子,轜车忽在门。

人生须到此,天道竞难论。

客至皆连袂,谁来为鼓盆。

不堪襟袖上,犹印旧眉痕。

其二云:

残春扶病饮,此夕最悲伤。

梦幻一朝毕,风花几日狂。

孤鸾徒照镜,独燕懒归梁。

厚意那能展,含酸奠一觞。

其三云:

浪意何堪念,多情亦可悲。

骏奔皆露胆,麏至尽齐眉。

花坠有开日,月沉无出期。

宁言掩丘后,宿草便离离。

其四云:

奄忽那如此,夭桃色正春。

捧心还动我,掩面复何人。

岱岳谁为道,逝川宁问津。

临丧应有主,宋玉在西邻。

自此以后,这些歌词在长安广为传颂,尤其被参加哀挽亡者仪式的人争唱。有人询问刘駞駞说:“‘宋玉在西’,一句,莫不就是指的你吗?”刘駞駞笑道:“宋玉大有人在。”众人皆知颜令宾还与乐工有私情,邻居们以此为耻,力求为她遮掩。

有个叫绛真的人,因为与举子们调笑,失言道出真相,既而遗憾悔恨不已。后来,有个与绛真及举子关系亲密的人,向他们追问再三。她们最终也没有说出来。

朱希真之闺怨词

《词话》:朱希真,小字秋娘,是建康府朱将仕的女儿。

她年满十六岁时,嫁给同邑商人徐必用为妻。徐必用颇通文墨。

朱希真作了一首闺怨词,调寄《鹧鸪天》。其词云:梅妒晨妆雪妒轻,远山依约与届青,尊前无复歌《金缕》,梦觉空余月满林。鱼与雁,两浮沉,浅颦微笑总关心。相思恰似江南柳,一夜东风一夜深。

又作《满路花》词云:

帘烘泪雨干,酒压愁城破。冰壶防饮渴消残火,朱消粉褪绝胜新妆裹。不是寒宵短,日上三竿,裹人犹要高卧,如今多病寂寞章台左。黄昏风弄,雪门深锁,兰房密爱,万种思量过。

也须知有我著甚情悰,你但忘了人呵!

何人赎文姬

《余墨偶谈》续集:湘中某武夫,娶到金陵城内一名叫陈静姑的女子为妻。静姑能诗会文,对这桩婚姻颇为不满。她曾对人吟诵诗句说:愿作诗人婢,不为俗物妻。

四海无阿瞒,何人赎文姬。

她又吟诵起朱闻溪知事的《文姬词》来:阿瞒何事藉沽名,归后无家托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