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六 情中报(8 / 24)

古今情海 笔记小说 41865 字 2个月前

中人都叫她“曲娘子”,后来,又封她为“才人”。

其后的一天,内史向皇帝启奏,说韦青死了,代宗把这一噩耗告诉了红红。红红听后心中十分难过,哭着上前奏道:“我本是一个沿街讨饭的风尘女子,后来老父死时得到了很好的安葬,而我也有幸侍奉在您的身旁,这都是韦大人让我得到的。

我不能忘记他对我的恩情。”由于悲伤过度,红红抑郁而死。

代宗皇帝对她如此注重情意的行为大为赞赏,追封她为“昭仪”。

李娃

白行简《李娃传》:唐玄宗天宝年间,常州刺史郑公甚有名望,他有个儿子,年龄大约二十岁左右。郑公子一表人才,而且才思不凡。郑公十分喜爱器重他,常对人说:“这是我家的千里驹。”后来,郑公子要赴京城赶考,郑公便为他准备了够在京城花费两年的钱物,还为他备置了华贵的车马服饰。临行前,父亲对儿子说:“我看你的才能,一举即能中第,今天我给你充足的费用,是想鼓励你功成名就。”郑公子也自恃才气赶于常人,觉得自己榜上有名不成问题。

郑公子从毗陵出发,一个月后到达了长安,在布政里找了个地方住了下来。一天,他到东市游玩,回来时,走的是平康里东门,他有个朋友住在西南角,郑公子便想顺路去拜访他,于是来到鸣珂胡同。刚进胡同口,就看见有一处宅院,院门虽然不大,但院子深邃,让人莫测高深。院门开着一扇,有位女郎倚靠着门框站在那儿。只见她眉如柳叶,腮似桃花,樱桃小嘴,窈窕身姿,真乃绝代未有之佳人。郑公子一见,便让车停下,注目良久,不忍离开。于是,便假装鞭子掉到了地上,等他的童仆来为他拾取,借机多看那女郎几眼。女郎也回眸传情,两心甚相慕悦,但谁也没敢先开口说话,郑公子便心怀遗憾地走了。

自那以后,郑公子神情恍惚,好像失落了什么,遂暗中向朋友打听这女郎的家庭身世。有位朋友告诉他:“这是侠邢女李氏的宅院,那娇美的女郎名叫李娃。”郑公子问:“那李娃可追求吗?”朋友回答说:“这李氏很有钱,与她相往来的都是一些豪门贵族,没有上百万的钱财,别想使她动心。”郑公子说:“只怕得不到她,如果能得到她的话,就是花个几百万,我也在所不惜。”

第二天,郑公子便穿戴整齐,来到了李家宅院。敲门后,就有个童仆来开门。见了郑公子,扭头就往回跑,边跑边喊:“前几天掉马鞭的公子来了!”李娃自从见了郑公子后,也朝思暮想,正在后悔那天没能问他姓名,错过了机会,就听到童仆喊了这一声,她忙高兴地应道:“好唻,你先接待他,我就来!”郑公子听了这话,心中暗自高兴。当他跟随着的童仆走到照壁间时,见到一个白发苍苍弯腰驼背的老太婆,郑公子见她衣着不俗,猜出是李娃的母亲,便走到她的面前拜了两拜说:“我听说这里有多余的房屋,愿意出钱居住,可以吗?”老太婆说:“只怕房屋简陋,屈辱您尊贵的身分,怎么敢提钱的事呢!”于是,把他带到客厅,请他坐下,对他说:“我有个小女儿,想拜识您,不知是否可以。”郑公子喜出望外,忙不迭地点头说要见她的小女。老太婆便让李娃走了出来,拜见郑公子。但见她明眸皓腕,举步艳冶,郑公子惊讶地站了起来,不敢抬头看她,只觉得自己从未见过这等美人。寒暄完后,两人坐下品茶,随后,老太婆又让人安排酒席。酒器清洁讲究,菜肴丰富味浓,宾主饮酒欢笑,不觉日已落山。老太婆询问郑公子住的地方离这儿有多远,郑公子骗她说:“住在延平门外几里的地方。”老太婆说:“要关闭城门的更鼓已经敲过了,你赶快回去,不要违犯禁令。”郑公子说:“天色已晚,我的路途又远,能不能借贵家一块地方暂住一晚?”李娃说:“如果您不嫌我家僻陋,就留下来,住一晚上有什么关系。”郑公子怕老太婆不同意,便连连看她,老太婆见女儿发了话,也就唯唯应允。郑公子很高兴,忙让童仆去准备夜宵,好饮酒畅谈。

李娃笑着阻止了他,说是等来日再买也不迟。郑公子一再坚持要买,而李娃始终不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