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都安置停妥,到了六月十四的晚上,王爷斋戒一番。
次日清晨,外面备好了马,恭请王爷上坐骑。老少群雄不下百多位,大家上马,浩浩荡荡顺着西湖的岸边小路,人马杂沓,走过岳王庙,直奔北高峰下。当初的擂台早已拆除,众人来到灵隐寺这座驰名全国的古刹,真是宏伟壮观,金碧辉煌。迎着宏阔高大的山门,有个大影壁,高有六丈,宽有十丈,三座朱红的山门全开着。王爷众人全都下马,早有伙计把马全部拉走,刷饮喂遛。正在这时候,庙里披编打乐器,出来有百名僧众。为首的是本庙老方丈法元长老,今年已经八十多岁,他身穿黄云缎子的僧袍,五领四带三不齐,古铜色的护领黄中衣,厚底黄僧鞋,白绫的高靿袜子。圆脸型,面色红润,两道蚕眉,寿毫老长,慧目放光,鼻直口阔,一部银髯飘洒胸前。光头顶,九块香疤,分三溜儿,手持引磬,脖子挂着一百零八颗罗汉珠儿。后边的监寺、斋堂、以及三代僧众,尾随于后。来到王爷的面前,老方丈跪倒叩首:“南无阿弥陀佛,爷驾莅临敝寺,恕魁小僧等未能及时相迎。请爷驾宽耍”王爷伸手相搀:“高僧,此次本爵微服来到江南,也要避人们的耳目,还是不外传的好。请问我们休息的地方有吗?”“已经给爷准备好静室,等爷净手以后可到大雄宝殿拈香。”王爷点头:“大和尚,我看这灵隐寺修在半山,风景很美,可这座庙并不算太大呀。”法元笑了:“爷的眼力真了不起。咱们西湖庙宇甚多,要说大庙就数静慈寺。大宋朝有位得道的高僧济公长老,由于长老济世活人,灵隐寺也就因人而享名,可后来依然归静慈寺。
到了北方提到济公长老,名声甚大,到了咱本地,提济公长老就不成啦,必须提他的俗家名字——李修缘,人人皆知。“法元和尚说着,率僧众恭请贝勒爷、众施主进山门,顺甬路往里走。
左右钟鼓二楼,更有参天古树,枝叶参差。二道门里左右两个高台,上面塑的哼哈二将,足有一丈多高,十分逼真。王爷欣赏一阵,直奔三道山门,甬路两旁都是三足铁鼎。这三道山门叫穿堂殿,两边塑的是摩家四将,一个手持宝剑,代表的是风。第二个怀抱琵琶,代表的是调,第三个手持雨伞,代表的是雨。第四个手拿一条小蛇,其实是蜃,代表的是顺。当中塑的是大肚弥陀佛,两边有副对联,上联是:大腹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下联是:见人便笑笑宇宙可笑之人。上边横批是:皆大欢喜。王爷他们转到弥陀佛的身后,是一尊护法韦陀神,金盔金甲,手捧降魔宝杵,非常雄壮。再往里才是大雄宝殿。院中收拾得干干净净,高大的硬架天棚,当中是月台。北大殿殿门紧闭,由北侠、南侠、镇东侠、海川哥儿四个陪王爷来到跨院静室,稍微休息一下,小沙弥端来净面水,大家都嗽口洗手净面。法元奉陪王爷到大雄宝殿,殿门已开,钟磬齐鸣,香烟缭绕。当中供的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佛,庄严肃穆。法元带僧众手持乐器,不外九音云锣、大铙大钹、大镲小锣及笙管笛鼓号物。王爷一禀虔诚,拈着一股香插在香炉内,然后跪在拜垫上低头静默。大家认为爷在请神保佑,六气时调、八节宁谧、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河清海宴,其实王爷正在暗暗祷告自己的心事,他祷告的话是这么说的:“过往神灵在上,我大清开国列祖列宗已历四代,神灵默佑我大清天下太平,有凤来仪,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强无凌弱,众无暴寡,万民乐业,此皆神灵降福,佛祖赐恩所致也。创业难,守业更难。额玛有子数十,能主神器者,寥如晨星。额玛春秋已高,倘能上天见怜,胤祯有九五之份,自当不负皇恩。宿兴夜寐,宵衣旰食,使国有泰山之安,民享平静之福,非弟子窃念神器,实为万民着想。若能国运巩固,帝族永延,自逊位于贤者。弟子一定皈依三宝,秉教沙门,永伴佛灯,焚香顶礼。”
王爷祷告已毕,这才顶足八拜。然后众人挨次上香虔诚。王爷出了大殿,月台上分三面儿排好座位。北面一趟桌子,王爷在当中,北侠上首,南侠下首,镇东侠海川以及众群雄陪坐,一会儿,献上清茶素点。黄灿、潘龙把戒淫花的匣子放在王爷面前,把花名册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