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九十三 异僧七(8 / 12)

太平广记 侠义小说 18297 字 2个月前

当年迦叶先圣讲说佛法的地方。’他又说:‘在沙河以南五十里,青山以北四十里,就是那个地方。’智猛法师又问他‘沙河’、‘青山’指的是什么地方,佛僧答道:‘指的是渭水与终南山。’这位佛僧便从渭水出发一直往南走去,于是找到了高四台,便说这就是当年迦叶佛讲说佛法的地方。当时智猛法师也跟着他到那里去礼拜先圣余迹。不久,这位佛僧便不见了。智猛长大后,把这件事跟太常韦卿说了,请他在高四台这个地方,依照原样建立了寺庙,寺庙建成后便奏报了北周皇帝,命名为三会寺。到了隋炀帝大业年间,废除了三会寺。因为寺庙被废弃,里面的佛像便配置在菩提寺内。如今京城东市区西平康街南门东边菩提寺西殿的佛首,就是当年三会寺内的佛像。释迦如来佛祖得度大迦叶之后,第十二年,大迦叶来到这座高四台,台下现有迦叶佛的遗骨舍利。周穆王游于大夏时,佛告诉他你们那个地方现有古塔,可以回去到那里礼拜供奉。周穆王问古塔在什么地方,佛说在都城鄗京的东南方。据西天竺国的图书资料记载,说这年有个师子国僧人叫长年,现年九十九岁,是三果阿那含人,听说鄗京东南有古塔,他便亲自到那里礼拜。他又奏请皇帝。要到北岱清凉山文殊师利佛安放的地方去。皇帝听了非常高兴,赐给他宫内用的驿马以及弟子官佐二十余人,供他使用。出发之后,各位官人弟子都骑着官马,唯独长年一人徒步走路,因他从小到今,一直坚持修练苦行,从来不骑牲畜。到了岱州清凉山后,长年使用双肘双膝着地,肘行膝步而上,直至中台佛堂,也就是文殊师利菩萨庙堂。从下面到佛堂这样跪行了三十多里,沿途山石锋利,刺破了肌肉直到骨头,竟没有血浆流出来。到了第七天,累得趴倒在地上,面颊贴着泥土,爬不起来,也不进饮食。这样整整七天期满之后,忽然从地上站了起来,欢蹦跳跃,神扬气爽,只觉得四面八方上下空间,处处都能看见文殊师利菩萨与圣僧罗汉。跟从他的几十名僧人俗众,有的也能看见,有的则什么也看不到。又有一条身长几里的巨蛇从北面爬来,直接扑向长年,长年见了非常喜欢。巨蛇用嘴含过法师的脚之后,立即变成僧人的形状。众人见了十分惧怕,纷纷四散奔逃,唯独长年一人,心不惊动神情坦然。种种灵验报应的事情,还有很多,不能一一细述。”宣律师又问天人道:“自古以来代代相传,文殊曾在清凉山上统领五百名仙人讲说佛法。经书里明文记载着文殊是长久住在娑婆世界的菩萨。娑婆世界则是大千世界的总称,为什么他偏偏只在清凉山这个地方呢?天人答道:“文殊师利佛是诸佛的元帅,随处都能见到,因缘变化不同。此乃大士大功,并非常人之境界,不必在此评断,只管信仰就是了。虽然如此,文殊多数情况下还是住在清凉山的五台之中,此地现属北岱州西部,设有五台县清凉府。唐朝以来,有位僧人名叫解脱,他在岩窟死亡三十多年了,遗体一直没有腐败,就象园寂入定的一样。又有一位僧尼,也是入定不动。他们的遗体都经过了许多年没有败坏。圣迹与寺院,菩萨与圣僧,仙人与仙花,屡次出现在人的面前。所有过些,都在别处有所记载,怎能叫人不相信呢。”律师又问天人道:“现在五台山中台的东南三十里处,有一座大孚灵鹫寺,两座殿堂隔河相望,至今犹在;寺院南面有花园,占地面积两顷左右,一年四季都开花,只是颜色种类不同,花园四周有绿树环绕。人们将里面的花草移到别处栽种时,都不能成活,只有在这个花园里生长,才能永久繁荣。人们追究这座寺庙建于何年何月时,都没有考证出准确年代,有人说寺庙是汉明帝时建立的,有人说花草是魏孝文帝时栽植的。自古以来代代相传,各种说法互不相同,到底哪种说法是真实的呢?”天人答道:“确实是两位帝王建造的。从前,在周穆王时,就已有了佛教,这座山特别灵明神异,是文殊居住的地方,周穆王在这座山里修造了寺庙,供奉佛法。到阿育王时,也依旧例设置了寺塔。汉明帝初年,摩腾法师是阿罗汉天眼,也看见这里有寺塔,便请明帝在这里建立寺庙。这座山的形状象灵鹫山,名字叫大孚,“孚”就是“信”的意思。明帝深信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