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八十一 异人一(9 / 9)

太平广记 侠义小说 14364 字 2个月前

十世孙子无道,国内众人要杀害他,这面宝镜又出了王宫,大概被大臣得到了,那就会进入商人的手里。它的价值是千两黄金,把全部府库的储存拿出来也不够。”武帝便命杰公与这位商人谈论这面镜子的出处、特点等,商人由此非常信服。杰公又问商人:“此乃稀世国宝,国王如果同意出卖,就应该是大秦的波罗奈国失掉给的罗国的大国王与大臣所有,你乃一位别国的客人,怎么能够有这面宝镜呢?一定是盗窃到这里来的吧。”这位商人半天也回答不上来,不久,那个国家便派人追查到梁国,说他们那面宝镜被盗窃走了,果然像杰公说的一样。后来有北魏的使者经常来到梁朝,也说到大如狼的黑貂、大如马的白兔、大鸭生骏马、大鸟生人的那个国家,常常有人来到京都,梁朝的公卿士人,开始相信杰公周游天地四方,出入于历朝百代,话不虚说,全是美谈。所以他能如此多闻强识,博物辨惑。虽然孔仲尼能够评批骨,子产能够说骏马骑,也不能超过异人杰公。东魏天平之年,正当梁朝大同年间,彼此双方民俗淳厚时世康平,贤能之才济济。他们在朝廷上讨论时世,评说人物士流。等到接待应对宾客时,则由肾公单独参与,在与宾客的交谈与应答中,每次都能得先声占上风。让他出使外交,宴会宾客,能使对方落入自己的计谋之内,动即挫伤对方的词锋,战机绝不虚发,从无漏洞和失策,这些全赖肾公之力。东魏兴和二年(公元539年),派遣崔敏与阳休之前来访问梁朝。崔敏字长谦,清河东武城人,学识渊博又极富文才,是当世第一,与太原著名学者王延业齐名,加以天文历算、医疗药物、占卜命卦等等学问,他样样精通。梁武帝选拔了十名学识丰富的高僧跟文武百官一起,在朝廷上与崔敏谈论,多数都谈不过他,武帝赏赐崔敏五百多卷书,还有两倍于书的其他礼物。四公对武帝进言道:“崔敏学识疏浅,不足够做上乘之人,命臣仉肾与他交战,他肯定被战死。”武帝听从了他们的意见。当年江东的论辩学问,有十二沙门论,以条理清晰逻辑严谨著称,有中观论,以长于表达寄托与描述著称,谈论名理者师法他们的论辩技巧;北朝则有如实论,长于质定宗礼,有回诤论,善长借机破义。崔敏总其南北两方的论辩之学,都能精通,又在沙门专门研究过佛教。有的儒家学者对于道教道学往往缺乏了解。崔敏则同时对于儒、释、道三家都很擅长,颇有得意之色。肾公曾于五天竺国通过梵语精心研究过问论中的分别论、大无畏论、因明论,对这些学问都能透彻地理解其理论与奥妙。肾公的形貌萎枯缩瘦,而说话的声音口气却清亮流畅。崔敏因为曾经屡次战胜各位高僧,于是恃才傲物。那天,武帝在净居殿为肾公与崔敏准备了论坛,两人理论得口干舌燥,十分疲劳。谈论范围极其广泛,三光四气、五行十二支、十干八宿、风云气候、金丹玉液、药性针道、六性五蕴、阴阳历算、韬略机权、飞伏孤虚、鬼神情状等各门各类无所不及,起自经史,终于老释,连续十余天,辩论阐扬六艺百家之学,肾公与崔敏互为主客,立论奇妙令人叹绝倾倒,旁观者无不自始至终听完他们的全部发言,常常忘记了回家。然而崔敏的词气既已不及肾公,所以不能顺心自得因而酿成疾病,乘车急忙北归魏国,没有走到中途就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