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百 宝一(7 / 9)

太平广记 侠义小说 15441 字 2个月前

)先于西墙下掘。入地三尺,见一朽柱,当心木如血色,其坚如石。后又于东墙下掘两日,近一丈,方见一方石,阔一丈四寸,长一丈八寸。上以篆书曰:夏天子紫金三十斤,赐有德者。遏乃自思:“我何以为德。”又自为计曰:“我得此宝,然修德亦可禳之。”沈吟未决,至夜,又叹息不定,其烂木忽语曰:“何不改名为有德,即可矣。”遏曰善,遂称有德。烂木曰:“君子傥能送某于昆明池中,自是不复挠吾人矣。”有德许之。明辰更掘丈余,得一铁瓮,开之,得紫金三十斤。有德乃还宅价修葺,送烂木于昆明池。遂闭户读书,三年,为范阳请入幕,七年内,获冀州刺史。其宅更无事。(出《博异志》)

天宝年间,长安永乐里有一座很不吉祥的住宅,居住在这里的人全都遭殃,以后便没人再住。有人暂时到这里住下,也不过夜就死去,终于使这座住宅荒废破落,唯有房屋的厅堂还存留着。由于住宅荒废因而生长了很多杂草和树木。有个扶风人叫苏遏,人很诚恳却被家中的贫穷所苦。知道有这座住宅,便以很便宜的价格,从房主那里把房子抵押过来。才立完契书,房主并没有得到一文钱。到了晚上,苏遏就自己提过一张低矮的床,在厅堂当中铺设好睡下。一更以后,没睡着,便出了厅堂,漫无目的地走着。忽然看见东边墙根有一个红色的东西,像人的形状,没有手和脚,里外透彻明亮,它喊叫:“咄!”苏遏见那东西不动,过了很长时间,又按前次的声音呼喊道:“烂木,咄!”西边墙根下有东西应声说“诺”。问道:“什么人?”回答说:“不知道。”又说:“大硬锵。”烂木回答说:“可怕。”又过了很长时间,红色的东西就不见了。苏遏走下台阶,在庭院当中叫烂木说:“金精应当注意我,为什么没敢叫唤。”回答说:“不知道。”苏遏又问:“在这之前杀害人的东西在什么地方?”烂木说:“再没有别的东西,只是金精。那些人自己的福分薄,不应该住在这里,就死去,不曾杀伤。”直到天明,再没什么事。苏遏就自己借来铁锹,先在西墙下挖。挖进地下三尺,见一根腐朽的柱子,柱子木心的颜色象血一样,可它坚硬如石。后来又在东墙下挖了两天,挖了将近一丈深,才看见一块方形石块,宽一丈四寸,长一丈八寸,上面用篆书写道:“夏朝天子紫金三十斤,赐给有道德的人。”苏遏自己心里想:我以什么为德?又自己盘算道:我得了这些财宝,然后再修德,也可消灾。他沉吟不决。到了晚上,仍叹息不定。那烂木忽然对他说:“你为什么不改名叫有德,这样就可以了。”苏遏说:“好。”于是称作苏有德。烂木说:“君子您倘若能把我送到昆明池中,从此就不会再扰乱人了。”苏有德答应了它。第二天早晨,苏有德又向下挖了一丈多深。挖到一个铁罐,把铁罐打开,得到紫金三十斤。苏有德就把房钱还给了房主并重新修茸了宅院。把烂木送到昆明池。于是闭门读书。三年后,被范阳节度使请去做幕僚。七年内,官获冀州刺史。那座位宅再没出过什么事。

韦思玄

宝应中,有京兆韦思玄,侨居洛阳。性尚奇,尝慕神仙之术。后游嵩山,有道士教曰:“夫饵金液者,可以延寿。吾子当先学炼金,如是则可以肩赤松,驾广成矣。”思玄于是求炼金之术,积十年,遇术士数百,终不能得其妙。后一日,有居士辛锐者,貌甚清瘦,偢然有寒色,衣弊裘。叩思玄门,谓思玄曰:“吾病士,(“士”原作“亡”,据明抄本改。)穷无所归。闻先生好古尚奇,集天下异人方士,我故来谒耳,愿先生纳之。”思玄即止居士于舍。其后居士身疾,臞尽溃血且甚,韦氏一家尽恶之。思玄尝诏术士数人会食,而居士不得预。既具膳,居士突至客前,溺于筵席上,尽湿。客怒皆起,韦氏家童亦竞来骂之,居士遂告去,行至庭,忽亡所见。思玄与诸客甚异之,因是其溺,乃紫金也,奇光璨然,真旷代之宝。思玄且惊且叹。有解者曰:“居士紫金精也。”征其名氏信矣,且辛者盖西方庚辛金也。而“锐”字“兑”从“金”,兑亦西方之正位。推其义,则吾之解若合符然。(出《宣室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