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百四十一 谄佞三(7 / 8)

太平广记 侠义小说 12650 字 2个月前

,无一不是经久的。只要皇上您能作好准备、因势利导,就一定能建树万年不朽的基业,最终将成为四海之内的国君。我希望皇上暂且停住车马,且莫远离京都。静候中原内地战事息灭。八方前来朝拜您,普天下的人心都归附皇上。就象诸条江河奔向大海,众多蚂蚁慕恋腥膻。有道德的人,自己就会扩大影响,威名远震;无所用心的人,没有人会仰慕服你的。非但要巡行天水,而且直接便可以坐在长安的金殿上。这是我这个作臣子的最大的恳求,举国上下最深切的愿望。我听说天子有七位敢于直谏劝诫的忠臣,虽然无道,也不会失去他的天下。因此,立即说出我的真诚的恳求,来劝谏圣主您。不用记载在为官的档案里图升迁,也不想用此来沽得好的名声,也不是有意诋毁皇上。而是讲明事理为皇上担心。虽然没有汉朱云折断殿不监直言相诉的能力。但是却有触犯皇上的罪过。我不躲避被处死或者被流放的罪过,擅自叩启宫门。我死就象大千世界中死去一只蝼蚁似的,皇上也许一点也不动心,必须出巡天水。让皇太后在心中忧虑挂念,让臣僚百姓为您担心。完全不分得失,自己去找麻烦。一旦发生出忽意料的事情,后悔也来不及了。我诚恳地希望皇上您,稍稍打开些让臣僚谏以的门路,微微采纳一点我的劝谏。不要违背了皇太后的一片心愿,暂且应允举国上下对您的期望。安下心来准备立国兴邦的大计,且勿远行天水。”后主王衍一点也没有采纳蒲禹卿的意见与规劝,执意远行天水。成都府尹韩昭指着蒲禹卿的鼻子说:“我拿来了你上奏皇上的表章,待到皇上巡狩秦州回来后,一定将你辅入牢狱中逐条审问你。到那时候,你不要后悔哟!”十月三日,后主王衍及文武百官和随行人员从成都出发,开始远巡天水的路程。四日,后主一行到达汉州。凤州王承捷派驿吏信使飞马来报,说:“东朝唐王派兴圣令公,统师大军十多万人,定在九月兵进凤州。”少主王衍还认为是臣僚们设下的计谋,想阻止他东行天水,回答使臣说:“我正要看看两军是怎样互相厮杀战斗的,又有什么可以顾及的呢?”不顾边境发来的战报,继续率领臣僚们向天水进发。少主一行登上樟潼山,少主即兴吟诗一首:“乔岩簇泛烟,幽迳上寒天。下瞰峨嵋岭,上窥华岳巅。驱驰非取乐,按幸为忧边。此去将登陟,歌楼路几千。”少主宣诏命令随行的官员们写诗奉和。中书舍人王仁裕和诗一首:“采杖拂寒烟,鸣驺在半天。黄去生马足,白日下松巅。盛得安疲俗,仁风扇极边。前程问成纪,此云尚三千。成都尹韩昭、翰林学士李浩弼、徐光浦都有和诗,都遗失了。少主王衍一行走到剑州西二十多里,深夜经过一座有溪水深谷的大山。忽然听到前后几十里路之间,都有随行的军族击鼓吹号,喊叫声山山相连,声音震动溪谷。有人询问发生了什么事情?回答说:“就要经过山王(按:既虎。)吃人的地方啦!怕有凶猛的野兽追捕人,所以击鼓鸣金喊叫。”说话的这个兵士骑乘的马也惊恐地嘶叫不已,直往后退,用鞭子抽打它也不肯往前走。人群中有人说:“适才,在皇上大驾到来之前,有一头凶兽从路边右侧的丛林中跃出来,在人群中扑倒一人用嘴叼着奔突而去。这个人被叼到溪洞里面,还能听到他呼救的叫喊声呢。但是,天色未亮,不明这里的情况,没有一个人敢追逐那只凶兽去救他。”路上的人听了这话后,个个吓得都直流冷汗。待到天亮后,有几个兵士按照凶兽的足迹一路寻找,在一片扑卧不堪的草丛中只找到了这个人的几块残余骸骨!少主一行来到剑州行宫,安顿下来后,少主问身边的臣僚路上发生了什么事?臣僚们争相讲述凶兽吃人的事情。少主听了后,随即命令臣属们各赋一诗,纪咏这件事情。中书舍人王仁裕立即赋诗一首进献给少主。这首诗是这样的:“剑牙钉舌血毛腥,窥算劳心岂暂停。不与大朝除患难,惟于当路食生灵。从将户口资馋口,未委三丁税几丁。今日帝王亲出狩,白云岩下好藏形。”翰林学士李浩弼也献诗一首。这首诗是这样的:“岩下年年自寝讹,生灵餐尽意如何。爪牙众后民随减,溪壑深来骨已多。天子纪纲犹被弄,客人穷独固难过。长途莫怪无人迹,尽被山王税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