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就回来。我走时把大刀忘在了我家门旁,还有一双鞋放在鸡窝上,你回去给我家里人捎信让他们收好。”朋友来到仙公家,听到一片哭声,大吃一惊说:“我刚在武昌岗上和仙公相遇,还谈了半天话,他说他到迷溪去一趟很快就回来,还让我告诉家里把他的刀和鞋收起来,怎么能说他死了呢?”家里人说:“刀和鞋都在他棺材里,怎么能在外面呢?”他们把这事报告给府君,府君就命令打开棺材,尸首不见了,只有一支青竹七尺多长,这才知道成仙公脱离肉身升仙了。人们把他骑骡走过的武昌岗改名叫骡岗,骡岗就在郡城西面十里的地方。
郭 璞
郭璞字景纯,河东人也。周识博闻,有出世之道鉴,天文地理,龟书龙图,爻象谶纬,安墓卜宅,莫不穷微。善测人鬼之情状。李弘、范林明道论(明钞本林上有翰字),景纯善于遥寄,缀文之士,皆同宗之。晋中兴,王导受其成旨,以建国社稷。璞尽规矩制度,仰范太微星辰,俯则河洛黄图,夫帝王之作,必有天人之助者矣。王敦镇南州。欲谋大逆,乃召璞为佐。时明帝年十五。一夕集朝士,问太史:“王敦果得天下邪?”史臣曰:“王敦致天子,非能得天下。”明帝遂单骑微行,直入姑熟城。敦正与璞食,璞久之不白敦。敦惊曰:“吾今同议定大计,卿何不即言?”璞曰:“向见日月星辰之精灵,五岳四海之神祗,皆为道从翌卫,下官震悸失守,不即得白将军。”敦使闻,谓是小奚戏马。检定非也,遣三十骑追,不及。敦曰:“吾昨夜梦在石头城外江中,扶犁而耕,占之。”璞曰:“大江扶犁耕,亦自不成反,反亦无所成。”敦怒谓璞曰:“卿命尽几何?”璞曰:“下官命尽今日。”敦诛璞。江水暴上市。璞尸(明钞本无尸字)出城南坑,见璞家载棺器及送终之具,已在坑侧,两松树间上有鹊巢,璞逆报家书所言也。谓伍伯曰:“吾年十三时,于栅塘脱袍与汝,吾命应在汝手中,可用吾刀。”伍伯感昔念惠,衔涕行法。殡后三日,南州市人,见璞货其平生服饰,与相识共语,非但一人。敦不信,开棺无尸。璞得兵解之道。今为水仙伯,注《山海经》、《夏小正》、《尔雅》、《方言》,著《游仙诗》、《江赋》、《卜繇》、《客傲》、《洞林云》。《晋书》有传。(出《神仙传》)郭璞字景纯,河东郡人。他见识很广,博学多闻,懂得超脱凡节的道学真谛,对于天文地理、大禹时神龟背上六十五个字的“洛书”,龙马从黄河中负出的“河图”、占卜、星象、预言未来的《谶书》和《纬书》、以及给阴宅和阳宅看风水定位置,他没有不懂的。他还善于观测人鬼的情状。李弘、范翰林明道论,景纯善于遥寄,作学问的人都以他为宗师,晋代中兴时,丞相王导接受了他们的学说,作为建国家保社稷的理论基础。郭璞精通国家的制度规范,他仰知天上星辰对帝王的佑护,下知《洛书》、《河图》对社稷的保障,认为帝王的大业如成,必须有天神的佑助。丞相王导的表弟王敦当时任荆州和江州刺史。想要造反推翻晋元帝,就召郭璞辅佐他。当时晋明帝才十五岁。有一天,明帝召来了朝臣们,问太史说:“你看王敦造反能得天下吗?”太史说:“王敦只是想挟制天下,并不能得天下。”于是明帝骑上一匹马,换了衣服,一个人进了姑熟城。当时王敦正和郭璞一起吃饭,郭璞始终一言不发。王敦生气地问,“我请你来是和你商定夺天下的大计,你怎么总不说话?”郭璞说:“我刚刚看见天上的日月星辰的精灵和地上五岳四海的神仙都侍卫着一个人进了姑熟城,我十分震惊,走了神儿,才没和你说话。”王敦就非让郭璞说清楚是怎么回事。郭璞就骗王敦说:“我刚才是说有一个小奴仆在姑熟街上跑马嬉耍呢。”王敦越想越不对,觉得郭璞说的绝不是这个意思,就派了三十名骑兵去追,到底没追上。王敦又问郭璞:“我昨夜做了个梦,梦见我在石头城外的江中扶犁耕田,请你算一算是吉是凶?”郭璞说:“在江里耕田,意思是不能反,反也不会成事。”王敦大怒,又问郭璞:“你算算你什么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