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1 / 2)

衣食住行的“衣”说完,接下来就是“食”了。

说到吃的,姜团有无数种想法,可慎重考虑之后,他只选择了其中的几项来重点说明。

没办法,大夏朝的情况就这样,他想的再多,现实情况摆在这里,他也不可能把想的一步到位,全做出来。

关于“食”,姜团首先说的还是豆制品。

这东西已经做出来了,就差让百姓们都吃上,已经到了关键时刻,可不能放松,他还指望这东西挣能量呢!

在计划里,他加上了豆皮、豆芽等其他豆制品。

和前面写的时候一样,知道做法的,他就写做法,不知道做法的,把名字和大概怎么来的写出来,能不能做出来,就指望大夏人民的聪明才智了。

豆腐之后,姜团重点说了下豆油的制作方法。

虽然他生活的世界,一直在推崇什么古法榨油,什么纯天然,但是那些都是大家的生活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才会追求的东西。

现在把全套榨油设备和古法榨油设备放在大夏朝人面前,傻子都会选第一种。

主要是古法榨油不仅出油率低,还累人。

他可是在视频里看到过,想要完成这项工作,需要很强的体力劳动,那些工人身上的汗珠,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儿。

不过他现在身在大夏,没有机器,累人也没有办法,累点儿好歹有的吃,不累就什么都没有。

要是以后能幸运地造出水车之类的东西,用在磨豆腐上的同时,也可以用在榨油上,估计能省很多力气。

等姜团说完榨油的事情,一直在听的姜启问了个问题。

“你觉得大夏的油也不好吃?”

这个问题,让姜团纠结了一下。怎么说呢?他倒不是觉得大夏的油难吃到吃不下的程度,就是吃不太习惯。

大夏的油主要来源于两个地方,第一个是动物身上的油脂,第二个是从植物中提取出来的。

油脂不用说了,现代人吃习惯了植物油,总是吃动物油,感觉太腻了。

而且不知道是炼油方法的问题,还是原材料的问题,这里的动物油脂吃起来有些怪味,反正他不是很喜欢。

至于大夏的植物油,也不是他传统认知中的花生油、芝麻油、大豆油之类的,而是从麻和一种他没有听过名字的东西提炼出来的油。

这里两种油的味道先放在一边,关键是它们的出油率低的令人发指。

一个需要动物、一个出油率低到令人发指,这样一来,油也就成了百姓们日常很难得到的一种东西。

人体需要多种营养物质搭配,才能健康,大夏人可好,要肉没肉、要粮食没粮食,现在连油都吃不上,能身体健康、长命百岁,才奇了怪了。

其实姜团想弄的是花生油,一来,花生比大豆的出油率高,二来,他就是觉得花生油比豆油好吃,完全不接受反驳。

可惜跟他心心念念的棉花一样,花生大夏也没有。

每次知道大夏这也没有那也没有的时候,姜团都非常遗憾,为什么大夏就没有个“张骞严选”呢?

第37章 柴米油盐酱醋茶

自从到了大夏,姜团就开始羡慕蓝星的大汉。

看看人家大汉,自己没有的东西,就去外面找,从不会只盯着自己这一亩三分地。

然而时间紧迫,就算姜启今天就安排人出去找,依照现在的出行速度,等人回来,黄花菜都凉了。

所以姜团能指望的只有系统,希望在他得到能量之后,系统能把这两种他觉得很重要的东西给他。

对于姜启的调侃,他给的回答是:“陛下,我承认我不太喜欢吃这里的油,但是实际情况也在这里,大夏的百姓很缺油啊!

哦,对了,多吃油,也能让将士们身体强壮。”

既然关系到百姓和将士们了,姜启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呢?他决定了,等跟姜团谈完,就找人去弄油!

都说开门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