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1 / 2)

后来他问过宁铃才知道,大夏可以用来做衣服的材料只有三种,麻布、丝绸以及各种动物的皮毛。

对贵族来说,冬天、夏天都差不多,他们热不着也冷不着,对平民来说差别就大了。

夏天还好些,热就热吧,稍微注意点儿,至少不会热死人,冬天就分外难捱。

大夏没有棉花,平民百姓家里很少有什么动物皮毛,到了冬天他们只能多穿几件衣服,或者是把稻草之类的缝到衣服里进行保暖。

一想到没有棉袄、没有羽绒服,要穿草做成的衣服,这还没到冬天,姜团已经开始替那些百姓冷了。

更别提那些在更北边,守卫边疆的将士们了,他们别说行军打仗,能不被冻死已经要谢天谢地。

鉴于大夏朝在过冬方面如此拉垮,姜团决定把保暖和取暖都抓起来,立志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至少不让大夏百姓,冻死在这个寒冷的季节。

在保暖上,姜团给出的提议有三个,一个是多收集一些鸭绒、鹅绒,看看能不能做成羽绒服。

说到羽绒服的时候,他特地让宁铃把他穿过来的黑色羽绒服,拿来让姜启试了试。

虽然那件穿在他身上很宽松的羽绒服,对于姜启高大的身材来说,还是很小,但是这不能阻碍对方体验到衣服带去的温暖。

体验完姜启表示,会立刻安排人收集鸭毛、鹅毛,争取在冬天来临之前,做成大夏的第一件羽绒服。

第二个建议是收集羊毛,既然没有棉花,对于大夏朝平民来说,毛衣应该就是最经济实惠又保暖的衣物了。

等姜团讲完毛衣的好处,姜启很是喜欢,脸上却露出了难色。

“这毛衣是不错,可大夏没有那么多羊,哪儿来那么多的羊毛呢?”

关于没有羊毛的事,姜团已经有了应对之策。

“陛下,大夏没有,匈奴有啊!”

第35章 美丽的误会

为了不让姜启死在匈奴手里,姜团非常认真地了解过一下匈奴的情况。

宁铃从他义父宁柏那里,听过许多有关匈奴的事情,比如匈奴生活在草原上,平常以畜牧为生。

他们的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骑马射箭,所以战斗力很强。

听了宁铃的介绍,姜团明白了,大夏面对的匈奴,跟蓝星古时候的匈奴差不多。

这样的话,那他们应该是不缺羊毛的。

“去抢吗?也不是不行,就是不知道能不能找到他们生活的地方,上次大将军去打匈奴,就无功而返。

这次要是再找找,或者是抓到一些匈奴人,说不定能找到。”

就在姜启思考怎么找到匈奴人的时候,姜团的脸上已经写满了无语。

“陛下,你就只能想出来抢吗?”

“对啊?不然呢?”

真不怪姜启这么说,毕竟从前朝开始,中原和匈奴就处于敌对之中,不是你打我,就是我打你,属于世仇。

匈奴知道中原有什么好东西,首先想到的是怎么抢过来,反过来也一样,中原要是发现匈奴有什么好东西,第一反应也是抢过来。

不同的是,中原是农耕文明,是定居,匈奴是游牧民族,会到处跑。

匈奴可以随时来找中原的麻烦,在没有指南针和地图的古代,中原想找到他们却很难。

经过姜启的一番解释,姜团的想法只有一个,果然,彪悍的世界,不需要那么多的花里胡哨!

感叹完这个世界行事的直接和暴力,他还是要把人往“和平”的道路上拉一拉,至少不要表现的那么粗俗。

“做生意啊,陛下。大夏现在的情况,让百姓吃饱都是问题,打打杀杀的不是更浪费时间吗?”

“生意?是行商贾之事吗?”

“对!就是这样。陛下,不管国家如何变化,商人这种群体一定会存在。

别看中原和匈奴打生打死,但是我敢确定,一定有商人为了利益,游走在两者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