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1 / 2)

去河边看过榨油的百姓一眼就认出来,这灶台、这铁锅和河边的那套锅灶一模一样,应该是直接搬过来用了。

对于这点,糖果店的管事人完全不觉得有什么不好,这大铁锅多好用,又大热的又快,不用它用什么?

而且铁多珍贵,总不能为了这一天的宣传再打造两口锅。

不得不说上行下效还是有一定道理,姜启一直在强调节俭,下面的人不管愿不愿意、是不是真心的都会跟着去做。

有人可能问,用丝绸做窗户就不浪费了吗?管事人会理直气壮地说,这是为挣钱进行的必要投入。

百姓们不管上层人在想什么,他们的注意力已经全在那两锅糖水上了。

守着锅的两个人看到他们之后,以很快的速度从锅里舀出来冒着热气的水,倒进一个个竹杯里递给他们。

有的百姓接过竹杯后,顾不得上烫立刻喝了一口。

竹杯很小,一杯糖水也就够一个成年人喝上个两三口。里面的糖水也不是那么甜,毕竟那么大一锅水就放进去拳头大的一块粗糖,想特别甜根本不可能,可再少、再不甜那也是糖水!

家庭条件差一些的百姓,真的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尝到过甜味。

现在在这个有些凉意的秋天,突然喝上了一口糖水,热乎乎和甜甜的感觉一起进到肚子里,让他们对陛下的尊敬和感激更多了。

在以前,有谁愿意给他们这样的人吃好的、喝好的呢?不整天征收各种赋税,他们就谢天谢地了。

百姓们有的直接把杯子里的糖水都喝了,有的则稍微喝了一口就不再喝,而是小心问边上的佣,能不能把这杯糖水带走让家里人尝尝。

佣好像早就知道会有人这么问,立刻大声说道:“想把糖水带走没有问题,但是为了以防有人把竹杯带走之后不还回来,想带走的人必须押一枚钱币在这里。

押了钱币的人我们会给一个凭证,到时候各位可以带着杯子和凭证来换回自己的钱币。

只是如果有人把凭证丢了,钱币就不能换回去。不然有些人明明没有在这里押钱币却自己做个杯子来换,那就说不清楚了。

各位也不必担心换不回钱币,在陛下的铺子里没有人敢贪墨。”

第163章 钱包火葬场

佣说完拿走糖水的办法,在场的一些人陷入了沉默,他们不是怕换不回钱币,是自己一个钱币都没有带。

关于有没有钱币的事佣就不管了,能让百姓们把糖水带走已经是管事人和他们商量许久后才做的决定。

其实一个装糖水的竹杯花费不了多少人工、用不了多少钱财,可经不住量大啊!

要是白白让百姓们把竹杯带走,他们怕最后送回来的没有几个,那样的话就算整个少府的工匠不分白天黑夜的干,也没办法在短时间内做出来那么多。

让百姓们自己拿容器也不行,在都城里生活的人能拿,外面来的人呢?想来想去管事人最后决定,押钱换竹杯。

这样做势必会有很多麻烦,可能也会出一些问题。在很多人看来,为了这点糖水折腾出这么多问题,实在是不值得。

但是陛下说了,要让百姓们都尝尝新糖,他们只能听命令,更何况陛下对百姓们好他们很高兴。

毕竟陛下都能对普通百姓们好,对他们这些干活的人应该也不会太差。

佣说完后百姓们犹豫了一会儿,除了拿到手之就直接把糖水喝完的那些人,最终有三分之一的人交了钱币,把糖水带走。

其他没有带钱币又借不到的人只好自己喝完,然后立刻转身离开,希望能来得及告诉家里人让他们来喝上一杯。

不过在这批人全部离开之前,一个老者带着愁苦的表情喃喃自语了一句:“这要用多少粮食啊!”

老者的声音不大,一直关注他们的佣却听到了。他突然发现自己光顾着介绍糖把最重要的事情忘了,要是让管事人知道一定会罚他。

为了避免被惩罚他赶紧大声说